以質論價倒推沾化冬棗進入品質躍升新時代


沾化冬棗采摘、銷售都漸入尾聲,無論是電商銷售還是交易市場,冬棗價格都表現出巨大的差異,有能夠賣出100元一斤的“天價”,有的2塊錢一斤仍無人問津,以質論價的市場行情和沾化冬棗品質參差不齊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那么到底優質冬棗是怎么種出來的?
據“冬棗專家”姜玉祥介紹,種棗、賣棗的模式已經無法跟上冬棗產業的發展步伐。就今年看來,必須要用銷售來引領種植,銷售價格反過來倒推種植模式,才能促進冬棗產業的再進步。每次交易完成,姜玉祥都會把每一個客戶的信息都保存下來并進行回訪,從客戶的反饋中研究把握住客戶需求和市場方向。在姜玉祥家中可以看到,除了客廳里滿滿的獎杯、證書,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厚厚一摞寫了十幾年的“種棗日記”。
姜玉祥的棗園里用的是粘蟲板和誘蟲罐的物理殺蟲法,不用農藥,不用激素,她所追求的是讓客戶吃到放心的純綠色有機冬棗。疏密間伐、科學施肥、合理開甲的種植方式,改善了棗樹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了病蟲害,促進了棗樹根系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再通過坐果期的人工疏果,使她家的冬棗在質量上得到了保障。據悉,姜玉祥一共15畝棗園,全部按照每畝小于110株的標準,進行了疏密間伐。畝產在1500至2000斤之間,平均可以賣到8塊錢一斤,產量雖然低了,高質量卻讓收入得到了保障。
近年來,冬棗作為一個發展了三十余年的產業遇過困難,也經歷過轉型升級帶來的陣痛期,但是在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下,涌現出了一批批優質冬棗產業帶頭人,他們用實際行動帶領棗農們突破瓶頸,也證明了沾化冬棗只要有質優為保障,價格將不會是棗農的困擾。
今年以來,下洼鎮以推進“新六產”為目標,創新開展“沾化冬棗供給側改革,下洼在行動”系列活動,實現了沾化冬棗產業的轉型升級。“只有真正轉變種植方式,加強優質供給,冬棗才能賣出好價錢,老百姓才能感受到切實的利益。消費者對鮮果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預示著冬棗產業以市場價格倒推種植模式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該鎮黨委書記郭良詢說。(張康 張再勝 李文文)
猜你喜歡
- 10月底濱州市將舉辦多項精彩賽事 敬請關注
- 評論() | 分享10月27號 10:57
- 魯舉資促“非遺”傳承振興 濱州剪紙將獲資金支持
- 評論() | 分享10月26號 13:48
- 濱州市將于10月28日舉辦文創產品展覽
- 評論() | 分享10月26號 13:48
- 濱州清潔取暖改造省定任務已完成26595戶
- 評論() | 分享10月25號 11:10
- 韭菜(苔)“雙證”齊全亮身份才能準入濱州市場
- 評論() | 分享10月24號 11:41
- “小白菜”賣出黃金價 點贊濱州文化產業創新
- 評論() | 分享10月24號 11:41
- 濱州文博成果集中亮相第二屆(濟南)國際文博會
- 評論() | 分享10月23號 10:36
- 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亮相濱州舞臺
- 評論() | 分享10月23號 10:36
- 濱州市總工會舉辦中國書法藝術審美公益講座
- 評論() | 分享10月23號 10:36
- 濱州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 評論() | 分享10月23號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