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同志,男,漢族,1968年12月生,山東省微山縣人,中共黨員,1988年參加工作,山東省運河監獄教育改造科副科長。從警26年來,他愛崗敬業,勇于擔當,無私奉獻,踐行了“用生命對待事業”的山東監獄人民警察精神。因長期超負荷工作, 2012年11月,張超同志被查出患有嚴重肝病,治療期間他仍堅持回到崗位處理未完成的工作,表現出了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因表現突出,他多次榮獲單位優秀共產黨員、十大管教能手等稱號,并記個人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14年4月,被司法部授予“二級英模”榮譽稱號,2015年2月,榮獲山東省人民滿意政法干警稱號。


愛崗敬業 扎根基層志不移
2006年,張超同志所在監區作為首批規范化達標單位接受省局驗收,時間緊,任務重。時值中秋節、國慶節前夕,機關、學校放長假,妻子提出帶孩子一家三口到南方去旅游,他搖頭;妻子讓步,將條件降為到微山湖風景點逛一逛,他又搖頭。望著“不近人情”的丈夫,妻子委屈地暗自垂淚,孩子向他投來抱怨的目光。可他們哪里知道,此時的驗收達標工作正進入白熱化階段,他正在全力以赴攻堅。為達到預期效果,張超同志把自己的百十斤都拼上了。凌晨五點,他匆匆提前下監,中午在辦公室用方便面糊弄一下肚皮,晚上十二點才疲憊不堪地歸來。他和同事們一起奮戰,一干就是四十天,共獨立和參與編制各類檔案100余冊,制定各種管理制度40項。驗收時,云集的專家、領導幾乎用苛刻的目光挑剔地審視著一切,但最終還是面帶微笑發出嘖嘖的稱贊聲。當妻子聽到二監區規范化監區驗收合格的消息,再看看整整瘦了一圈的張超,忍不住鼻子一酸,流下了心痛和愛憐的淚水。
2010年,運河監獄設立高戒備度分監區,集中關押頑危“尖子”和改造“刺頭”。這里常年在押危重刑犯,幾乎全部是涉黑、涉毒犯和頑危“尖子”、暴力犯。危難之中顯身手,張超同志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份重擔。他身先士卒,經常深入“虎穴”,與這群“猛虎”打交道。成立高戒備監區之初,張超從查證驗檔、獄情摸排到逐一進行個別談話,他把全部罪犯輪流談了個遍。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摸排掌握到的各種情況:危險分子王某某,思想激進,敏感,行兇危險;重點人物陳某某,情緒低落,悲觀,萎靡不振,自殺危險;殷某某,逃脫危險;楊某,自傷自殘危險……對這些人,逐一制定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妻子曾勸他趁分管高戒備監區工作的時機,以壓力大為由向領導提出輪崗要求。他對妻子說“科室有科室的難處和工作要求,在科室工作一樣不容易,我更適合在監區工作。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應當對現在的一切感到滿足”。有好幾次分到大房子的機會,他不想折騰,怕搬家牽扯精力,耽誤工作,都主動放棄了,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監獄70年代建設的50平米的房子里。
嚴管善教 暖化頑石有奇招
在抓監管改造工作上,張超有“三把金鑰匙”:一是“公平、公正、公開”;二是真正把罪犯當人看,坦誠相見,真情感召;三是全面掌控,因人施教、一人一方、對癥下藥。張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他是一個正常人,只要用真心和真情對待他,哪怕是一塊頑石,也能暖化他。”
搶劫犯楊某,性格暴戾、情感脆弱,油鹽不進,破罐子破摔。在其他監區改造時,動不動就因一些小事拿釘子往腿上扎,用玻璃往脖子上劃,最重的一次,竟然在脖子縫了16針。為了找到教育轉化楊犯的切入點,張超決定先把他嚴格控制起來,防止發生意外,再摸清他的脈搏,望聞問切,對癥下藥。細心的張超在一次查鋪的時候聽到熟睡的楊犯在夢里,喊了一聲“媽媽、對不起”。他馬上感覺到楊犯對他的母親應該是有感情、有孝心的。經過深入的了解,張超發現,楊犯5歲時,親生父親因病去世了,隨母改嫁后,繼父又經常對他進行打罵,還用煙頭燙傷他的胳膊和大腿,導致他的心理扭曲變態。于是,張超決定用“真情”喚醒埋在楊犯心底的良知。有一天,楊犯又因小事和他犯發生了爭執,誰都勸不下,非要動手。張超將其叫到談話室,先是任憑他唾沫四濺地說了半個多小時,自己只是仔細地傾聽,直到楊犯發泄完了,他才語重心長地說:“你多次自傷自殘,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你想到過你母親嗎?她將你養大成人,你就不想早點回家盡盡孝心嗎?其實,坐牢最痛苦的是誰?不是你,而是你的親人啊!你該好好想想了。還有,今天是‘母親節’,你知道嗎?你來到二監區還沒給家里打過電話吧,想不想和母親通個電話?”楊犯聽到這里,心里受了觸動,低下頭,眼圈紅了。給母親打電話時,楊犯哭得像個小孩似的。從那以后,楊犯的改造態度有了一定的改變。一天晚上12點多,楊犯突然發起了高燒,正在值班巡查的張超,親自把他送到了醫院,坐在他的身邊,一邊照看著他打吊瓶,一邊和他談美好的人生和做人的責任,直到凌晨4點,張超才拖著疲憊的身子離開了醫院。第二天,他又專門為楊犯買來了水果、奶粉等營養品。楊犯激動地流著淚說:“張教導員,除了我媽,從來就沒有誰像您這樣關心過我。我要再不好好改造,就不是人。”在張超耐心細致地教育下,楊犯不但走上了積極改造之路,還被評為改造積極分子。真情真的暖化了頑石!
張超平均每年進行個別談話200多人次,成功轉化了數14名危重罪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負責管教工作以來,他所在監區沒發生一例嚴重的違紀事件,也從未出現過罪犯脫逃、自殺、行兇、破壞等安全事故,罪犯改好率達95%,危重罪犯轉化率達90%以上。(來源:山東省司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