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林業建設螺絲釘——徂徠山林場瞭望員張吉范甘做林業建設螺絲釘——徂徠山林場瞭望員張吉范  
甘做林業建設螺絲釘——徂徠山林場瞭望員張吉范甘做林業建設螺絲釘——徂徠山林場瞭望員張吉范

張吉范,今年52歲,是徂徠山林場一名普通的瞭望員。從2004年到現在,12年來,一直工作在海拔750米的葫蘆庵瞭望臺。他和他的搭檔,一年365天,天天堅守在大山之巔,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只有孤獨與寂寞為伴;十年如一日,吃不完的苦,走不完的路,換來了滿山的青松綠樹。由于工作突出,他多次被評為場先進工作者,也多次獲得省、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艱苦的崗位,你不干,我不干,誰來保護這片森林資源

  瞭望臺是林場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線,需要每天24小時、常年在山上值班和瞭望。林場的防火瞭望臺全部建在高山之巔,在瞭望臺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沒日沒夜的孤獨寂寞,一般職工很難說服自己心甘情愿去當瞭望員。而且,徂徠山林場葫蘆庵瞭望臺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地處深山,無水、無電、無路。上下兩層的三間簡易石頭房,一張床、一部對講機、一支望遠鏡就是張吉范的全部家當。當年,瞭望臺的老職工退休了,當時的林區主任找到他,他啥也沒說,欣然接受了這個一般人難以接受的工作,一干就是12年。葫蘆庵瞭望臺瞭望面積大,總面積達1.3萬畝,由于瞭望臺瞭望需要持續不間斷,因此必須保證每天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這12年里,他的搭檔換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一直堅持了下來?!安t望臺上不供電,怎么給對講機充電?”有的同志會問。為了保證聯絡通訊暢通和工作之余看看電視解悶,場里為瞭望臺配備了一臺太陽能充電板??墒牵慌_太陽能板提供的電量十分有限,二來受天氣影響大,有太陽時,電量強點,勉強能看個把小時的電視,一旦遇到陰天,對講機充電都成問題。所以,為了保證對講機等通訊設備的暢通,老張一直舍不得用太陽能的電看電視、聽收音機,晚上都是用蠟燭照明。瞭望臺上平常吃水十分困難,葫蘆庵山勢陡峭、行走艱難、瞭望臺上水是“緊俏資源”。他每天清晨都要到幾公里外挑水,由于山勢陡峭,一擔水挑到山頂上需要休息4、5次,還經常摔跟頭,一個來回就要一個多小時。12年來,他摔壞的塑料桶都數不清了。天氣好還行,遇上大風或者雨雪天氣吃水就成難事,沒辦法的時候,要么挖個坑存點雨水,澄清了,再用;要么點上爐子,用炒菜的鍋化雪水吃。每每這個時候,十幾天不洗臉、不刷牙、是常事。洗澡,那更是奢望,連一天的飲用水都要控制總量。所以老張每次休班回到家,前腳放下行李,后腳就奔向澡堂子,他媳婦常戲稱他說跑向澡堂的速度,都快攆上劉翔了。私下里老張聽到常有人議論說他是個傻子,葫蘆庵那是個人待的地方嗎?聽到這些話,他從來都沒回過言,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對自己說,“艱苦的崗位,你不干,我不干,總得有人干吧,要不誰來保護這片森林資源”。

  家屬是他風雨無阻的運輸隊長,有了她的支持,再困難也能堅持下來

  干林場的都知道,刮風下雨能預報,何時何地發生火情卻沒法預報。每年進入防火期后,瞭望臺必須做到24小時全天候瞭望。尤其是冬春時節持續干旱和夜里起大風的極端天氣,瞭望員要24小時,每時每刻都始終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連輪休間隙,也根本無法睡個踏實覺,不由自主地隔一小會兒跑到瞭望塔上看一圈。更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每月4天的休班時間也要經過林區批準,安排好頂崗人員后,才能離開瞭望臺,是名符其實的“5+2、白+黑”?!叭耸氰F、飯是鋼”,工作再忙也得吃飯。葫蘆庵瞭望臺海拔高、位置偏,距離最近的村莊來回也要4個多小時,因此平常吃的煎餅、面條、咸菜等生活必需品補給是最大的難題。在非防火期,好過點,等個下雨陰天,他趕緊下山買點糧油,再肩扛手提地、一步步地運到山上,做好儲備。但是,進入防火期,一刻也不能離開瞭望臺,就只好等待“外援”了。每年的100多天里,他的家屬便擔當起了運輸隊長,每隔一星期準時將糧、油、鹽等必需品送上瞭望臺。對此,他經常自我調侃地說:“家屬是我的運輸隊長,有她,咱吃喝不犯愁”。

  平常寂寞了,我就會和小狗說說話

  瞭望臺是一個特殊的工作崗位,用徂徠山林場副場長徐錦儒的話來說就是:“白天低頭看山,晚上抬頭看天;一刻不停瞭望,單調卻不輕閑”。堅守中,寂寞的高山世界,想找個人說話都沒有,孤獨和寂寞成為最大的敵人。一年有300多天,他與這個敵人做著堅決的斗爭。大雪封山或防火關鍵期,幾十天都回不了家,想找個人說話都難,就只能對著自己養的小狗說會兒話。說這個,沒在瞭望臺呆過的人,也許不相信。身處喧囂的城市,說“寂寞”,那是矯情??墒?,當一個人長年累月地工作、生活在這寂靜大山里,沒有電視、沒有經常性的人文交流,人不能一天到晚都憋著,所以小狗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成員之一了。

  自古忠孝難兩全,父親是我一生的愧疚

  2010年年底,張吉范的父親因患肺癌住院治療,當時防火工作進入了戒嚴期,瞭望臺工作進入關鍵階段。他是家里的“長子”,想和林區領導請假照顧一下父親,盡盡孝心,卻總也張不開嘴。只好把陪床、照料的任務全部交給了家屬和兄弟姐妹,前后他只到醫院看望了3次,而且從來沒有陪父親住上一個晚上,總是看一眼,說上一會兒話,就匆匆趕回瞭望臺。2011年11月,張吉范的父親在醫院病逝,回家處理完喪事的第3天,他就又含著眼淚回到了瞭望第一線。2012年7月,72歲的老母親因體弱多病不小心摔斷了手臂,他把母親送到醫院,把陪侍任務又交待給了家屬,第二天又回到了瞭望臺。有同事勸他:“下雨了,不會發生火情,何不在醫院多待一天,多照顧照顧老人”。面對這樣的好意,他只能心領,卻不敢大意,根據經驗,雨季易發雷擊火。他負責瞭望的區域,頂班的同志不大熟悉情況,他實在放心不下?!霸卺t院多待一個晚上,我會提心吊膽一個晚上,還是回到瞭望臺踏實”,張吉范對同事說,“人們都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遇到這樣的事,也只能讓家屬替我盡孝了”。

  這就是張吉范,一個普通的林場職工,一名稱職的護林員,既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壯舉,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業成就,有的只是與大山結下的深厚的感情。就是在這樣清苦、寂寞的工作環境下,在他的監控范圍內發生的幾次火情都能及時報出,從而有效地遏制了事態的發展,避免了火災的發生。十幾年中張吉范同志用汗水、責任、毅力譜寫了一曲無聲的奉獻之歌,為徂徠山的森林防火、資源保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