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新浪山東王昕):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種子質量的優劣關乎農民一年的收成。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推廣研究員、副站長曲輝英,從事農作物品種管理工作34年,一直致力于做好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工作,為農業生產把好第一道關。

工作中,曲輝英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科學嚴謹的態度,嚴把品種選拔關。她從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和農民利益出發,按照國際國內農業發展水平標準,選拔審定高產、優質、廣適、抗性強的新品種,特別致力于高產優質強筋小麥品種、轉基因抗蟲棉、緊湊型玉米、出口大花生等新品種的鑒定選拔。針對上世紀90年初棉鈴蟲大暴發,常規技術難以控制這一難題,曲輝英及時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承擔科技部"863"轉基因抗蟲棉中試項目,主持選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轉基因抗蟲棉GK12,不僅作為抗蟲棉品種推廣利用,而且被國內20多家育種單位作為抗蟲種質資源廣泛利用,填補了我國轉基因棉花抗蟲種質資源的空白。抗蟲棉作為第一個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利用的轉基因作物品種,它的推廣普及和規范發展,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防治棉鈴蟲用藥80%),為恢復和穩定棉花生產、提高植棉效益、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任以來,曲輝英經常深入農村,將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為了給農民提供一個“看得見,聽得懂”的農業大講堂,她組織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及現場觀摩,指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和科技帶頭戶因地制宜選用良種;及時總結新品種的配套栽培技術,編制山東省農業主導品種意見,通過電視、報紙等新聞謀體廣泛進行科普宣傳。通過曲輝英的努力,近五年來,培訓農業技術人員2000多人次,全省良種普及率達到97%,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5%。為全省種植業結構調整提供了良種支撐;為農業持續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1982年參加工作至今,曲輝英主持全省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糧、棉、油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及品種審定工作,致力于良種的推廣普及,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農業部豐收獎二項,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五項。其中主持完成的《轉基因抗蟲棉優異種質的創造與利用》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是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棉花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成員,山東農學會理事。先后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省直機關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種子號稱“農業之母”,只有把良種推廣好,農民才能從中得到實惠。曲輝英帶領全站工作人員,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為廣袤的農村播撒下希望的種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