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濟南4月29日訊(張春曉):今年被稱為五年一遇的“全國勞模年”。今天,148名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和受到表彰的350名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齊聚一堂,共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到來。記者從省總工會了解到,今年勞模群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創業創新型勞模明顯增多,在全國勞模獲得者一線職工中,創新型人才超過了七成。

  被評為全國勞模,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帶電班的一線工人王進直言“激動得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王進被譽為“高壓線上的舞者”,只有中專文化的他,憑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當年最年輕的獲獎者。作為創新能手,王進有一個專門創新工作室,主持開展多個職工創新活動,參與線路檢修技術改造30余項,改造工器具20余件。從2002年從事帶電作業工作至今,王進為社會和企業創造經濟價值近2億元。

  勞模是一個時代的風向標。據介紹,今年我省全國勞模一個顯著特點是創業創新型勞模增多。從年齡上看,41-60歲年齡段成為主力。從學歷上來看,專科及以上學歷約占80%。山東大學社會學教師王昕認為,這說明知識型、科技型、創新型人才越來越多,并與經濟發展的特征越來越契合。

  “從2012年開始,省總工會在全省開展了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通過他們的‘傳幫帶’,影響和帶動更多的職工積極參與技術創新。”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贊杰說。截至目前,全省新增開展創建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已達3400多家,建立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5000多個,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今年涌現出了王進、吳吉林等一批全國勞模。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下,創業型勞模也逐漸增多,記者發現,今年的全國勞模中,有些原來只是普通的養雞大戶、牛羊經紀人,但他們或者辦起各種合作社或開辦企業,走上了創業之路,自己致富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蘭陵縣新農村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諸葛茂玉、三江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順就是典型代表。2002年劉漢順牽頭組織38家飼養大戶創辦了魯西南大型養殖場,年調撥量達到10萬只,參股的農戶一年后都成了富裕戶,要求入場的越來越多,為適應形勢的發展,通過招商創業公司,實施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各方籌措資金,聯合創立了三江牧業公司,使廣大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據悉,建國以來,我省各條戰線上評選出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1.1萬余人。目前,我省全國勞模榮譽津貼從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省部級勞模榮譽津貼從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80元;我省省部級生活困難勞模幫扶專項資金提高到了2000萬元,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