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就是體現開放、包容城市特質,建設國際要素集聚、全球資源配置、世界交往頻繁的國際城市。”與會代表建議,今后五年,青島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國際一流的資源聚集配置平臺,推動企業“走出去”,厚植開放、包容城市特質。

  青島市商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衛剛代表:

  打造“海外青島”新“名片”

  馬衛剛表示,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性機構,下一步,市商務局將以實施國際城市戰略為引領,按照內外統籌的要求,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培育現代消費經濟增長驅動新模式,實施“十大消費”拓展工程,加快構建沿海地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馬衛剛表示,我市將更加廣泛地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建設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區,使青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對于報告中提出的打造“海外青島”新“名片”,馬衛剛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已經研究制定了建設17個境外經貿園區的發展規劃,這17個經貿園區主要是圍繞著“一帶一路”展開的戰略布局,包括在柬埔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以及非洲、中東歐、中亞國家建立境外產業園區。“主要結合青島產業特色打造青島小鎮,使走出去與引進來緊密結合起來。”馬衛剛表示,在建設“海外青島”的過程中,重點是抓好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的發展。“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境內外互動跨境合作的經貿園區,現在已經全面啟動建設。”

  青島中德生態園黨組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士玉代表:

  建設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平臺

  報告中提出要建好中德生態園,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對此,趙士玉表示,未來五年,中德生態園將按照市委推進國際城市建設的總體部署,擴大國際合作面、積聚優勢產業與機構,創新對外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建設好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平臺。

  下一步,中德生態園將圍繞黨代會提出的‘宜居環境更美’ ,按照“點、線、面”的發展思路,與德國等先進技術和標準對接,在點上除建筑全部達到國家綠建標準外,建設被動房示范區;線上突出山脈、水脈、路脈,養育植被,滲水降污;面上全區域推廣海綿城市,按照德國DGNB綠色城區標準建設,建立中德生態建設交流平臺,促進生態環境達到先進國家水平。   

  中德生態園將搭建中德州市經貿交流平臺,和德國15個城市舉辦圓桌會議,開展經貿交流合作;建設中德技術交流平臺,承辦中德標準化會議,跟蹤工業4.0、電動汽車等世界前沿技術動向;搭建文體交流平臺,舉辦中德國際鋼琴比賽,與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合作,開辦在中國的第一所足球學校,培養足球教練。

  趙士玉表示,中德生態園區還將搭建國際經貿交流的聚集平臺。目前,已經有12個國家的企業和辦事處在中德生態園落戶,未來五年,還將建設芬蘭、英國中心等國別中心,使中德生態園更加包容、開放,為將西海岸新區建設成轉型升級、精美實力城區作出貢獻。

  青島啤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明波代表:

  本土企業“走出去”,要有目標和方法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國企業。對此,孫明波代表認為,本土企業“走出去”,要明確為什么要“走出去”以及用什么方法“走出去”。

  孫明波認為,青島啤酒在“走出去”之初就把目標凝聚為一點:“走出去”建立自己的民族品牌,把民族品牌做成全球品牌,而不僅僅是為了盲目擴張、擴大投資,也不是不計成本、粗放式的投資模式。

  對于高品質,青島啤酒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孫明波認為,只有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增強企業走出去的后勁。“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質量是創品牌最根本的基礎。”孫明波說,正是由于青島啤酒的高品質,保證了青島啤酒的高價格,青島啤酒的定價基本上都是高于或者持平于市場同類產品價格。

  “未來,中國制造將更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青島本土將有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只有以工匠精神打造國貨精品,才能提升中國品牌的全球影響力。”孫明波說。(青報網記者 賈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