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31日,山東科技職院信息工程系“紅色信息團隊”圓滿完成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以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沂蒙革命老區的新時代傳承”為主題,以“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新時代沂蒙精神”為口號,重點對臨沂市費縣、臨沭縣等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紅色信息團隊重點對當地的“手繡文化”“沂蒙小調”和“柳編技藝”進行了解,分別拜訪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手繡文化”的傳承人卞成飛、“沂蒙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宋守蓮,“柳編技藝”傳承人楊進邦大師。在社會實踐的第一站,紅色信息團隊成員見到,卞成飛把已經從社會中淡出的古老技藝,手繡,靠一針一線和大膽創新,做成了自己的事業,并帶領全村人一起共同致富,體現了沂蒙人不畏艱難,開拓創新的拼搏精神,被譽為“新時代的紅嫂”。接下來,團隊成員來到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同“沂蒙小調”的第三代傳承人宋守蓮進行了交流,了解了沂蒙山小調的歷史發展和傳承情況,理解了沂蒙山小調在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在社會實踐的最后一站臨沭縣,紅色信息團隊慕名拜訪了著名的“柳編傳承人”楊進邦大師,通過同楊進邦大師交流,團隊成員了解了柳編的歷史傳承、制作過程,并親身參與體驗了柳編的編制,從中深刻感受到了柳編文化的魅力。在楊大師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一起參觀了他的展覽館、中國柳編文化藝術館以及多家大型企業、公司,使團隊成員零距離接觸到了民間藝術大師的柳編工藝品,更是通過與大師的交流了解了其工藝品的悠久歷史發展與柳編工藝品跟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與此同時,楊大師還分享了文化創新思想,使柳編工藝更具有生命力,使之更能夠創造出更大的文化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使團隊全體師生深受感觸。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調研,使全體參與成員了解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并感受到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些優秀的傳承人的帶領下,勇于創新產品樣式、創新技術技藝、結合“互聯網+”思維創新推廣傳播途徑,擴大了這些文化的影響力,并通過產業化和規模化的形式,遠銷海外,創造了極大的文化影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團隊成員也在實踐中學習,并結合信息技術類的專業優勢為他們獻言獻策。紅色信息團隊還與通過與當地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形式,為今后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更多“山東高考”新聞請點擊:2017山東高考網上高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