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南華早報網站發表的題為《中國服刑人員子女亦受社會懲罰》的文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自2013年起,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就秉承著“走進太陽村,用愛托起失落的太陽”的理念,前往河南省新鄉市朗公廟鎮南固軍村進行志愿服務,致力于改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狀況,解決其心理問題,提供心理援助,最終喚起社會關注。該志愿服務項目是由煙臺市市級財政專項彩票公益金資助的青年志愿服務公益示范項目。
位于新鄉市朗公廟鎮南固軍村的“太陽村”,是一個集中代養代教在押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民間公益慈善組織機構。目前,集中代養代教涉及全省23所監獄在押服刑罪犯未成年子女76名,他們是當前社會客觀存在的一類較為特殊、弱勢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心理健康、法律意識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父母的影響、同齡人間的排斥、親友疏離與社會異樣眼光,使得他們承受著生活的巨大壓力,忍受著社會上的歧視與不公,心理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這樣的一個弱勢群體,非常需要社會上的幫助。
2013-2017年,五年時間里,團隊利用寒暑假時間,依托學院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特色專業知識,在太陽村實施“5P”教學內容(即“1P”心理成長檔案、“2P”心理成長團體、“3P”心理友情互助、“4P”音體美舞蹈心理劇和“5P”心理靜心經典禮儀課程),立足于幫扶回歸人員未成年子女解決問題,以求回歸人員未成年子女能夠得到更多社會的關心和溫暖。


- 五年堅守,刻印足跡
2013年3月,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公益實踐團隊成立,8月2日,團隊第一次踏上太陽村的土地。充滿鄉村氣息的小土路,吱呀作響的大鐵門,潮濕冰冷的水泥墻,這就是當時太陽村的環境,孩子們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這一年,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共同探索,相互扶持,初步進行“5P”教學,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將心理訪談落實到實處。一次次艱難的溝通,最終,孩子們封閉已久的心向團隊成員敞開。
2014年,服刑人員子女的生活現狀開始被人們關注。團隊成員結合第一年的相關經驗,集中了心理學、教育學、法學、外語、小學教育5個專業20名師生,分成“18個一對一輔導小組”、“心理援助小組”、“特殊教育小組”、“法律咨詢小組”等五個小組,開展“一對一”幫教輔導、心理成長團體輔導、“青春防線”表演等十項活動,為太陽村送去服務。
2015年至今,太陽村成功吸引了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太陽村的生活條件也逐步改善,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也終于初見成效。“一對一”教育幫扶使73個孩子基礎知識有一定提高;為73個回歸人員未成年子女建立心理檔案,并為12個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心理援助,心理問題得到初步改善;捐款一千元,購買了高質量的書桌;建立“太陽村與魯東大學大學生實踐基地”,志愿服務長期化、常效化。
- “5P”實踐, 心靈關懷
團隊積極落實“5P”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具體如下:
建立心理成長檔案。公益夢想團隊根據太陽村兒童、青少年男女比例、年齡等分成了18個小組,利用休息間隙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訪談,順利完成了EPQ心理測試、繪畫心理分析、社會情況調查問卷。根據心理測驗和精神分析的綜合結果,篩選出心理障礙、嚴重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三類群體,建立了73個孩子的心理檔案,為科學心理治療提供了數據支持。
開展心理成長團體活動。經過心理檔案數據分析,對有一般心理問題的46名孩子進行分組,組成3個團體。分別在團隊成員的帶領下,開展“我是誰”、“我也要做萬人迷”、“我能行,我最棒”心理成長團體活動,引導孩子覺察自我,認識自我,促進他們自我接納、自我認同,緩解焦慮,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
開展心理友情互助。團隊成員與孩子們一起組建模擬家庭。對嚴重缺乏安全感、有心理障礙、嚴重心理問題的17名中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改善了他們易“激惹”、“打岔”、“過分討好”等獲取關注的不良行為方式。利用“沙盤游戲”,對具有“缺乏安全感”、“偏執型行為”等嚴重心理問題的5名高中生進行撫慰治療,其心理狀況得到了初步改善。
排練音體美舞蹈心理劇。將心理治療音樂和現代舞蹈結合起來,舉辦“最青春”音樂舞蹈心理劇,演繹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組織孩子們做 “房、樹、人”圖畫,觀察心理發展趨向。開展武術和軍體拳訓練,站軍姿,練武步,提高團體合作意識。開展拔草、平地等日常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勞動成果,增強孩子們的成就感。
教授心理靜心經典禮儀。實踐團隊設計了靜心經典禮儀課程,靜坐中沉思,清除心中的煩惱。朗讀《弟子規》、《三字經》經典書籍,并穿插形體禮儀教學和英語翻譯興趣教學,體悟經典,讓傳統文化嵌入孩子們的心靈。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五年的時間里,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逐步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團隊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接下來,團隊成員將在“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管理”項目博士生的技術支持下,為回歸人員未成年子女提供更深層次、更專業的心理救援幫扶。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始終以公益服務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幫扶回歸人員未成年子女解決心理問題,增強法律意識,在太陽村繼續灑下熱情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愛在當下,不忘初心,他們一直在路上。
(撰稿:李文萍 攝影:劉嬌 審核:呂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