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起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時代性要求。
作為青年政治院校,如何牢記初心和使命,進一步彰顯“青年政治”辦學特色?
作為新建本科高校,如何站在時代前沿,肩負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重任?

1月30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第三次黨代會召開,這是學校改制升本以來的首次黨代會。在這次大會上,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給出了這樣地回答:
新時代青年政治人才,就是堅定信念跟黨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要進一步濃郁青年政治的文化,營造更加有利于青年政治人才成長的氛圍;要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強調區域性、創新性、開放性的培養特點。立足區域經濟面向現代服務業培養具有青年政治特質的管理者和專業人才;要結合共青團改革的新形勢,著力實施“一強化兩拓展”的發展戰略。即:強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從校內和校外兩個方面拓展學校價值,加快提升學校整體實力和影響力。
“培養青年政治人才是我校的初心,也是我校的優勢,我們必須矢志不移。”黨代會上,學校師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學校溯源于1949年成立的山東省團校,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是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從誕生之日起,學校就始終堅守政治本色,傳承紅色基因,將事業深深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中,與黨和國家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確保了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辦學水平不斷躍升。
“青年政治的基因,早已沉淀為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鹿林說,“在時代的變遷中,我們的人才培養領域,已經從團干部培養,拓展到普通本科教育,但堅持和弘揚青年政治的辦學特色,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立校之基。”
實現學校的更快發展和更大作為,要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開創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著重強調學習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年政治人才培養中的主導地位,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網絡思政、崗位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統籌規劃、協調推進青年政治人才的培養。”學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要將青年政治人才培養的普遍性,融入到每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之中,將青年政治的元素深深地鑲嵌于每一個山青院學生的成長之中。
實現這樣的目標,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思想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切實抓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全校師生員工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要大力加強組織建設。把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黨建工作重點。要著力推進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增強立德樹人的辦學治校能力。樹立“為發展配干部、憑實績用干部”的用人導向,提高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水平。有序安排干部多崗位鍛煉,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加強思政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干部教育培訓,不斷增強干部隊伍的戰斗力。
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第三次黨代會上,學校為未來的新征程發表宣言:迎接和經受合格評估,催生了學校發展新的戰略機遇期,勇于挑戰乘勢而上,決勝合格評估,必將涌起學校發展的新態勢,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奮發圖強,為譜寫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新篇章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