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成小學教育盲點
記者在呼和浩特市巨華第二小學了解到,在目前小學生的教學大綱里,并未明確地將小學生性教育等相關內容納入,只在體育與健康方面的課程中雖略有涉及。巨華第二小學的一位老師說:“孩子太小,講了也聽不懂,如果孩子問到比較敏感的話題,不知道怎么開口。”
呼和浩特市巨華第二小學副校長房仁華說:“受到網絡等外界信息傳播的影響,現在的小學生表現得有些早熟,由于缺乏對有害信息的過濾和甄別能力,孩子們很容易受到誤導,目前學校只是針對個別出現問題的學生,私下引導式教育。”
記者又走訪了呼市新橋小學、南門外小學、新華小學等多個學校發現,關于性教育的內容鮮有涉及。
新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丁麗春告訴記者,由于國家沒有對小學生性教育方面的硬性要求,所以在學校里并沒有開展此方面的課程。
在家長中,四年級(含四年級)以上學生的家長認為,學校應該對小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性教育。一、二年級學生的家長則認為,現在孩子年紀太小,對性沒有概念,但有必要到3年級時進行性安全知識宣傳和講解。但大多數家長在被孩子問及此類相關的問題時,多選擇避而不談。
房仁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如果用不恰當的方式展開這項工作,可能就會適得其反,沒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誤導了孩子,這對孩子成長來說是很不利的。房仁華還認為,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性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開展的時候可能比較困難,但是高年級的小學生有必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缺乏專業教材和老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呼市的小學內并沒有專業性教育課本和授課老師。丁麗春認為,目前我們的小學生性教育仍然是一個盲點,由于這項課程的特殊性,需要有更科學的教學依據,光是憑著教師的個人生活經驗去講授是不可以的,由于缺乏專業的教學指導,性教育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怎樣把握好一個“度”,讓學生們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來學習和保護自己。
記者從呼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尚未要求針對小學生開展性教育。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的一位工作人員稱,現在呼市各學校執行的都是國家的課程計劃。“對于性教育沒有相關的專業教材和指導。針對小學生展開性教育是有必要的,但學校教授內容是由國家來定的,如果地方來做不是特別穩妥。如果開展不好,可能會起反作用。”
小學性教育亟待開展
截至目前,呼市雖然并沒有關于小學生性侵案件明確的統計數據,但有關性侵幼女的案例仍時有發生。
前不久,家住回民區光明大街附近的王某某到回民區刑警二中隊報案,稱其13歲的女兒王某,因同網友約會,被父母責罵離家出走一夜未歸。經查,王某離家出走后,直奔網友姜某居住的某旅店314房間。之后,被姜某連哄帶騙發生了性關系。雖然犯罪嫌疑人對強奸受害人王某一事供認不諱,但此事對王某及其家庭所造成的傷害仍無可挽回。
長期以來,由于家庭、學校及社會很少對兒童開展性教育,致使一些兒童性安全意識薄弱,而遭受性侵害的案件也屢有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些兒童在受到性侵害后沒有及時向家長或社會求助,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最后變得極度自卑、壓抑、孤僻,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在記者隨機調查的二十幾位小學生中,15名小學生不知道性侵的危害,10名小學生缺乏性安全防護意識,僅有少數幾個小學生知道在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
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女兒田田(化名)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還算優秀。但李女士發現女兒有早戀傾向,這讓李女士很是焦慮,擔心女兒自我保護意識差,怕受到傷害。記者采訪中發現,和李女士有同樣擔憂的家長不在少數。絕大多數家長希望學校對小學生開展性教育,給予正確引導。
性教育應“三位一體”
性侵小學生案件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關注。而在呼和浩特關于保護小學生的治安管理與建設也在不斷加強。然而,除了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外,小學生自身的性安全意識也同樣需要加強。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新橋小學副校長常文榮認為,管理缺位以及師資考核和師資教育缺失,確實是小學生性教育的短板。但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監護人,也同樣有義務為孩子灌輸這方面的知識。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副教授阿娜分析認為,在案被害人多為學齡初期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被害主要人群。這部分人群工作、學習條件相對較差,居所環境較為惡劣,治安力量相對薄弱。同時,家長監護不到位,也是一定原因。
阿娜建議,除了要加大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還應通過一些具體內容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以案說法、關愛提示、歌謠等形式,提高兒童的自我防范能力和法律意識。
除此之外,要提高家長的監護制度及教育職責,防止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學校應加強管理和監督,預防和杜絕侵犯學生權益的行為發生,并開展常規性的學校人身安全的檢查評估活動,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