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寒假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進“冬令營”鍛煉,遠離父母、獨自生活、考驗自理能力……記者剛剛跟隨一個七天六夜的“冬季特訓營”出行,近距離觀察了這些7歲~10歲的孩子們的表現。盡管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夠做到起居有節,跟小伙伴們和平相處,但是,仍有一些孩子面對集體生活完全不適應———“愛哭精”太自我、“小霸王”打遍全營隊、愛科學的孩子完全沒辦法過集體生活……一場冬令營,讓帶隊老師驚呼小天使變身“小惡魔”,問題到底出在哪?記者采訪了教育專家,他們提醒,如果孩子出現以上問題,家長們該為家庭教育進行自診了。
能力超強“小紅人”變成“愛哭精”
別看妙妙(化名)年紀小,才8歲,她卻是個當之無愧的“小紅人”,她長得漂亮、學習好,還廣泛參與各項活動,不只校內活動當主持人、跳獨舞,在校外的外語培訓機構還當英文主持人,能力超強?墒牵瓦@么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走進“冬令營”之后,卻跟同宿舍的女孩們關系降到冰點,還數次跟好朋友“絕交”,而且,她的傷心事一件接一件,“每日一哭”成了她的標志。
進入營地的第一天,妙妙就因為手機屏幕壞了, 躲在寢室里大哭不已,集合的哨聲已經吹響,全隊的小伙伴等著她,妙妙卻哭著說她不參加活動了,帶隊老師勸了很久才勸好;第二天,因為嫌寢室人多吵鬧,妙妙躺在床上,賭氣地把枕套套在頭上,就因為一個小伙伴開玩笑地說:“哎呀,好像木乃伊。”妙妙就氣得哭著離開寢室,還說室友們都“太討厭了”,晚上不在寢室住;大家團坐吃飯的時候,因為一個盤子里的菜先轉給其他小朋友夾,妙妙沒夾到,她就氣哭著說:“我都沒吃到這個菜,你們都不許吃。 ”同桌的孩子們都嚇得不敢動筷子;住兩人寢的時候,室友因為有事出去了一會兒,回寢的時候怎么敲門妙妙都不給開門,最后室友只能委屈地住進另外一個寢室……
為什么一個懂事、能力強的小女生,進入集體生活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愛哭精”, 還出現這么多狀況呢?看看專家怎么說。
專家診脈:父母引導人生目標錯位
長春卓倫家長學校負責人孟羨慧認為,孩子出現上面的問題,是家長引導的人生目標錯位。家長一味地推崇培養孩子個人能力,所謂的“精英教育”,讓家長理解成以個人為核心的教育,教育的結果反倒害了孩子。
專家支招:引導孩子欣賞他人專家介紹,要改變妙妙的情況,家長要做到三點,首先,引導孩子學會欣賞他人, 讓孩子以平和心態看待比他能力強的人;其次,注重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不能因為孩子某方面能力突出, 而忽略孩子社會環境適應性的培養;第三,培養孩子應挫能力, 當孩子的心愿不能被滿足時, 要讓孩子知道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
“小霸王”愛逞強 打遍全營隊
“我在學校是中隊長,各個班長有事情都向我匯報,有時候匯報的問題太簡單,真讓人懷疑這些班長長沒長腦子。 ”小志(化名)是營隊里年紀最小、個子最小的小男孩,卻有著與年齡和身高極不相稱的成熟頭腦,不只嘮“大人嗑兒”讓人眼鏡大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他還是個小“暴君”,稍不如意,便擼胳膊挽袖子,往碰著他的大孩子身邊湊,嘴里還嘀嘀咕咕:“敢推我,我滅了你們。”
在營隊里, 別看他個子最小,每天打哭一個孩子, 老師批評幾句,完全不在意。同寢室的孩子跟他關系也不好,幾乎沒有朋友跟他一起玩。 看演出的時候,小志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離大家最遠的位置,看起來也沒有要交朋友的打算。
有一天跟人發生了矛盾,小志鄭重地給自己想辦法,沒想到他的計劃是:你們都對我不好,看來我得出陰招兒了……特別不可思議。
專家診脈:家長“身教”缺失
小志的情況是家長沒有教會孩子成長,從根本上說,家長的“身教”沒做到位。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成績或者某方面能力,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忽略孩子內心世界的健康發展。
專家支招:家長學會贊美
沒錯, 家長要補上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這一課, 而最簡單的做法是,家長要學會由衷地贊美孩子、贊美同事、贊美身邊的人。面對孩子的時候, 永遠要記得,“身教” 重于“言教”。
愛科學的少年 搬離大宿舍
小海(化名)在家是個很乖的孩子,每天晚上七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平時愛看科學、奧數等方面的書籍,是個愛科學的小少年。來到了冬令營,因為有很多活動安排在晚間,打亂了小海的作息規律,小海特別不適應。而這不是最讓他痛苦的,為了鍛煉孩子們適應集體生活,活動主辦方安排三天時間住10人以上多人寢室,小海立刻大哭起來,他說自己以往出去玩,都是一個人住,住大宿舍人太多、太吵鬧,他住不了。就這樣止不住地哭哭啼啼,最后沒辦法,小海被安排進一個只有他自己住的大宿舍,為了他的安全,安排一個男老師住在他臥室的外間,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在跟老師溝通住宿問題的時候,小海強調自己必須晚上七點睡,不想參加看電影、聯歡會的活動;而一聽老師說晚上還安排看雜技表演、參觀地標建筑的活動,他又表示能參加此類活動。 前后矛盾,卻咬緊牙關固執己見。
專家診脈:沒有安全感
吉林省仁愛心理學校校長、心理學博士趙會華分析, 小海的問題,一種可能是孩子在母嬰期,0~6歲之間,沒有充分得到父愛和母愛,尤其沒有充分母愛,從情感上沒有獲得足夠安全感;另外一方面,是家長對社會環境缺少信任感, 而在耳濡目染中,孩子漸漸也關閉心門, 不再相信別人?傊, 孩子所有問題都是家長的投影,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
專家支招:家長傳遞正能量
家長要多愛孩子, 多關心孩子,從而培養起孩子的安全感。 另外,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彼此體貼、尊重,才會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第三,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社會失望的不良言論,應該多向孩子傳遞積極情緒,從而幫助孩子培養對他人的信任感,孩子長大后,才會迅速融入社會,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