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英才學院創建于1998年,坐落在山東省省會濟南。200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學院占地1641畝,學校現設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外國語與國際交流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文法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藝術學院、園林工程學院、醫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基礎教學部、公共體育教學部等14個教學院(部);設有學前教育、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流管理等26個本科專業。
學校的辦學成績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享譽全國。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民間組織”(國家民政部)、“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單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集體”(國家考試中心)、“全國示范學習服務中心”等(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山東省常務副省長孫偉等領導先后到校視察,對學校的辦學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
山東英才學院創建于1998年,是教育部批準的普通本科院校,現有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6000余人,設12個二級學院,27個本科專業、44個高職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藝術學、文學、醫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
學校擁有高標準、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分南北兩校區,占地面積1640余畝,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逾10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000余萬元。建有實驗實訓樓8座,大型實訓中心12個,可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條件。圖書館為“兩校三館”,館藏圖書180萬冊,中文期刊2000余種,能為全院師生提供良好的借閱﹑視聽服務。
學校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綠化覆蓋率達63%,南北校區建有靜湖、易湖,是“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山東省綠化先進單位”。
建校17年來,學校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等各級黨委、政府的表彰,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我校連續三年進入《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前三強,躋身中國一流民辦大學行列。2014年2月,省教育廳、財政廳批準我校為山東省民辦高等教育本科特色名校建設單位,并獲得省財政1000萬元資金支持,進入了省重點支持的本科院校行列。
建校17年以來,各級領導對我校的建設和發展十分關心,多次親臨我校視察調研、指導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等領導先后到校視察,對學校的辦學成績給予了肯定。各級領導的殷切關懷,悉心指點,不僅溫暖了英才師生的心,更激發了全體師生追求卓越、開拓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學院主動適應社會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對人才規格和質量的需求,合理設置學科專業,突出辦學特色,構建了富有創新活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比較有特色的專業有:1個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即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2個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專業,即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省級示范專業,即市場營銷(專科)、學前教育(專科);4個省級特色專業,即學前教育(本科)、學前教育(專科)、物流管理、檢測技術與應用(專科);5個省民辦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即學前教育、物流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環境設計、康復治療學(老年方向);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即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即幼兒英語教學法;省級精品課程36門,專業課程建設居全省新建本科高校前列。
我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一直很好,近三年就業率都保持在93%以上,學生的就業質量也較好,具體談以下幾點:
(一)就業工作成效
1、學校就業創業工作成績顯著,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認可
首先,學校十分重視就業工作, 提出“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就業”, 把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作為學校就業工作的重點,建立了完整的就業教育服務體系。2013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2012-2013年度全國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由教育部委托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調查公布的調查數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指標一項,我校在被調查的全國參評50強的41所省屬本科高校中排名第一位。學校先后被國家、省、市授予多項榮譽,2011年,我校被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院校”;2012年獲得“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3年6月,新華社《半月談》雜志發表對我校就業工作專題報道,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就業工作。2014年2月,我校畢業生張保松獲第二屆“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榮譽稱號,并位居十佳榜首。
2、就業率穩定,就業質量提升
根據《山東英才學院201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我校2014屆畢業生4211人,總體就業率為93.71%,其中本科畢業生671人,總體就業率為93.29%,專科畢業生3540人,總體就業率為93.79%。
201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較高,其中省外就業的占21.67%,省內就業的占78.33%,省內就業在省會及沿海城市占84.15%。大部分畢業生能選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本科生就業直接專業對口率60.50%,就業基本對口率31.83%,總體就業對口率92.33%。其中學前教育專業、護理學等專業對口率較高,均能達到90%。專科生就業直接專業對口率45.98%,就業基本對口率33.91%,總體就業對口率79.89%。
此外,根據用人單位跟蹤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滿意度達較高,普遍反映我校學生營銷能力、執行力普遍較強,工作踏實。
(二)多措并舉,保障學生就業
1、專業開設符合地方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需求
學校專業建設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立足企業需求,緊跟行業發展,改造傳統專業,瞄準緊缺急需,培養新興專業。比如,根據省會城市汽車服務行業和老齡產業發展需求增設了汽車服務工程和康復治療等本科專業。學校每年開展的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對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專業開設及調整起到很好的指導反饋作用。
2、學校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學生就業競爭力
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學校提出“就業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 “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較強、文化素養良好、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通過校企合作將就業關口前移,從低年級解決就業問題
學校高度重視校企合作,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將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引入人才培養過程,使校企合作不斷深化,通過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班、技術人才交流等模式為學生就業實習搭建了綠色通道,一些專業的學生因為到企業實習與“企業”零距離接觸,提前實現了“預就業”。
4、學校重視就業創業工作,做到“人員、機構、經費、場地”四到位,保障就業創業工作有效開展
學校將就業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設立就業指導與校企合作處,負責全校的就業創業及校企合作工作;2004年首創二級學院就業院長制,在二級學院設立分管就業的副院長和就業干事,這在山東省是首創。學校重視就業創業工作經費支持,并將就業創業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設立就業工作專項經費,保障就業創業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建有大學生創業中心、就業報告廳、招聘會大廳、創業培訓教室、就業工作專用接待室和洽談室、畢業生檔案管理室、職業測評室、畢業生信息查詢室和遠程網上面試室等,就業場所形式多樣,功能齊全,保障就業創業工作的有效開展。
5、注重就業市場建設,建立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就業市場
學校廣開渠道,積極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畢業生就業推薦活動,邀請企業進校園。每年召開大、中型雙選會、分專業小型招聘會、專場企業宣講會等30余場,通過多種形式的推廣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崗位,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6、重視就業創業指導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就業觀
學校定期開展對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和豐富多彩的指導活動,將《就業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規定為學生必修課程。同時,邀請優秀企業家、行業協會代表、人力資源專家和創業典型走進校園,結合不同專業開展舉辦各類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指導講座,如“人生戰略和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大講堂”、“我的未來不是夢”、等就業創業專題講座活動30余場,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7、積極鼓勵開展創業引導和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學校建立大學生創業中心,集創業培訓、創業實訓、導師輔導、企業模擬孵化為一體,對于入駐創業中心的創業項目,學校從各方面積極給予幫扶和支持。
學校鼓勵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創業創新活動,每年開展“英才創新杯”、“正泰劍橋杯”等各類創業計劃競賽活動,以賽代訓,強化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技能,選出優秀的創業項目及創業計劃參加省級及國家級創業大賽。
2012年我校參賽團隊獲得第八屆“挑戰杯”復星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
2014年5月參加由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業基金”評審,獲得了國家級優秀獎。
2014年5月我校在“創青春”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3項,并入圍全國總決賽。
截至目前,省教育廳為我校下達招生計劃4900,其中普通本科1950,普通高職(專科)2950。我校在山東省共投放招生計劃2494,其中普通本科860,包括對口本科計劃400,普通高職1634,包括對口專科計劃300。
近幾年來學校錄取情況較好,錄取分數線均以較大幅度超出各省錄取控制線。以山東省為例,2014年山東普通本科文理科錄取控制線分別為523、489分,我校錄取文理科最高分分別為567、621分,文理科最低分分別為523、496分;普通專科文理科錄取控制線為180分,我校文科錄取最低分330分,理工類錄取最低分341分,文理科錄取分數線分別高出山東省控制線150、161分。由于每年山東省本專科錄取控制線有變化,我校錄取分數線也會隨之變化,這個分數僅供大家參考。考生如有問題,歡迎撥打我校咨詢電話0531-88253000,88253001。
與去年相比,招生的變化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本科招生計劃有所增加,今年省教育廳為我校下撥本科招生計劃1950,與去年相比(2014年本科招生計劃1400),有一定增長,尤其在省內,我校投放了較為充足的招生計劃,能夠滿足考生需求。
二是大幅增加春季高考招生專業和招生計劃。2014年我校招收春季高考的本、專科專業共7個,招生計劃僅240,今年我校招收春季高考的本、專科專業達到了18個,招生計劃也增加到700。具體來講,招收春季高考的本科專業有:學前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護理學、財務管理、物流管理、機械設計制作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際商務、汽車服務工程等10個專業,共400個招生計劃;招收春季高考的專科專業有: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學前教育、計算機信息管理、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物流管理、護理等8個專業,共300個招生計劃。
三是招生專業數量略減,但都是經市場調研、就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專業。我校實際上有27個本科專業、44個高職專業,經過市場調研、多方論證,我們停掉了一些就業前景不是很好的專業,今年共有22個本科專業、35個專科專業招生,與去年相比(2014年我校共開設26個本科專業、43個高職專業),略有減少。這些專業都是我校師資力量較強、專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專業。比如普通本科的電子信息工程通訊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云計算方向,這兩個專業是教育部確定的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是我校與世界著名企業中興通訊集團產教聯合、共同培養的,由中興通訊集團提供先進設備、高水平專業教師、企業文化、最新專業知識和技術教學,充分保障學生就業。歡迎廣大考生報考。
學校以創辦讓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以誠信辦學、規范管理為準則,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形成了“專業知識+現代技能+職業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2015年,學校與中興通訊、富達裝飾集團、海信空調公司、漱玉平民醫藥集團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分別成立英才·中興學院、山東英才學院·富達裝飾學院、山東英才學院·海信空調學院、山東英才學院·漱玉平民藥學院,聯合培養學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注重學生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培養。普通本科畢業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93%,研究生考試上線率超過18%。楊文教授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一專多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全息全感幼兒英語教學法”教學體系構建與創新分別獲得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在國家、省、市等各類大賽及文藝活動中,英才學子屢獲殊榮:在2013年全國大學生企業管理決策模擬大賽中榮獲全國決賽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獲全國一等獎3項;在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榮獲一等獎2項;在第八屆“用友新道杯”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中榮獲全國團體一等獎和兩項全國團體二等獎。
我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民辦普通本科院校。按照國家政策,民辦高校同公辦高校、民辦教育同公辦高校的教師、學生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高校學生的入黨、參賽、評優評先、獎助學金、就業等方面的待遇與公辦院校相同。
不同之處僅在于我校作為民辦高校,除和公辦高校一樣收取學費和接受國家財政支持外,還自籌部分辦學資金。
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91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42人,專業教師中“雙師型”占55%。學校還從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和著名企業聘請了220余位知名專家、教授、學者擔綱教學工作。
楊文教授被教育部授予“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民辦高校唯一),入選中組部“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山東省高校8人),享受國務院津貼6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幼兒英語教學法”教學團隊被教育部評為國家本科教學團隊(全國民辦高校唯一)。學校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培養,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居新建本科高校前列。
學校發展勢頭良好,每年都能吸引大批考生報考我校,具體來講有以下六大優勢:
1、地理位置優勢。學校位于山東省省會濟南,山東是沿海經濟大省、高等教育大省、江北就業最好的省份,省會濟南則是全省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教育中心,是全省首善之地。山東和濟南的優勢為英才學院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本科特色名校優勢。學校被確定為山東省民辦本科特色名校建設單位,進入省重點支持的高校行列。2014年學校順利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且評價較高。
3、教育教學質量優勢。首先,國家質量工程建設成績突出,擁有全國民辦高校第一門國家精品課程、第一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唯一的國家級本科教學團隊、國家教學名師和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其次,課程建設成績突出,現有省級精品課36門,居全省民辦高校前列。第三,師資隊伍建設得到極大加強,在省教育廳高級職稱評審中居全省第三位,全省重點大學一批頂級教授不斷加盟英才。
4、就業創業優勢。我校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國高校就業50強,2015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被批準為“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合作院校”。
5、社會信譽優勢。學校的辦學成績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2012-2014年,我校連續三年進入《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前三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山東省委常務、常務副省長孫偉等領導先后到校視察,對學校的辦學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董事長楊文教授是全國政協委員,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母親”、“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院長、黨委書記夏季亭教授當選為山東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6、辦學條件優勢。學校擁有高標準、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各二級學院都有獨立的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物流實訓中心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8個物流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學前教育實訓中心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全省幼兒骨干教師培養基地,學校環境優美,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單位”、“山東省綠化先進單位”。
首先,有意報考我校的考生,按高考統一要求填報志愿卡,建立電子檔案網上錄取。考生一定要仔細查閱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編印的填報志愿指南。其次,鑒于近年來學校錄取情況較好,基本都能在第一志愿錄滿,建議有意報考的考生第一志愿填報我校,同時選擇專業服從調劑,這樣錄取幾率會更大一些。今年我校熱門專業安排計劃充足,能夠滿足廣大考生需求。
我校在山東省本科一批(藝術類)、本科二批、專科高職批(含藝術類)都投放了招生計劃,歡迎廣大考生咨詢、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