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是山東省屬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1970年山東師范學院遷至聊城辦學,1974年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聊城師范學院,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聊城大學。
學校占地近3000畝,校舍面積75.3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39.7萬冊,電子圖書資料47108GB。建有設施齊全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網絡中心、體育場館、校史館、博物館等設施。校園環境優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教學相長、學風濃厚,享有“學在聊大”的美譽。
學校擁有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和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教育碩士等專業學位培養資格。現設有25個學院、88個本科專業,擁有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全日制在校生32971人。
        答:2016年聊城大學84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7個省(市)招生,總計劃為7907人。其中,山東省計劃6805人,省外計劃1102人。聊城大學有本科提前批(國防生、免費師范生)、本科一批(藝術體育)、本科二批(普通文理)三個批次。
        答:聊城大學遵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錄取政策和規定,本著公正、公平、公開、擇優原則,根據生源情況,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主管部門要求確定投檔比例,依據考生志愿、投檔成績、體檢結論等,決定是否錄取和分配專業。在第一志愿不滿的情況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
        (一)普通文理科專業錄取原則
        對進檔考生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錄取,對于不服從調劑的考生,若報考專業已滿或體檢不符合專業要求,則按規定予以退檔。
        (二)藝術類專業錄取原則
        山東省:音樂學、舞蹈學專業校考成績合格的考生進檔后,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專業成績相同時,按文化投檔成績位次錄取;美術類考生進檔后,按專業成績“分數優先”的原則錄取,專業成績且志愿順序相同時,按文化投檔成績位次錄取;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校考成績合格的考生進檔后,按文化成績投檔位次錄取;山東聊城大學認可山東聊城大學及省內外其他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合格成績,廣播電視編導(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考生進檔后,按文化成績投檔位次錄取;山東聊城大學認可省內外其他院校書法學專業的合格成績,書法學專業考生進檔后,按文化成績投檔位次錄取。
        省外:音樂學、舞蹈學專業考生進檔后,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專業成績相同時,按文化成績由高到低錄取;美術類專業考生進檔后,按專業成績“分數優先”的原則錄取,專業成績且志愿順序相同時,按文化成績由高到低錄取;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檔考生,按文化成績從高到低錄取,文化成績相同時,按專業成績錄取。
        (三)體育類專業錄取原則
        體育教育專業按投檔考生的專業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專業成績相同時,按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按投檔考生的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四)聊城大學實行大類招生的專業,按學校制定的專業分流辦法進行專業分流。錄取到建筑學專業的新生,入學后未通過美術加試者分流到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專業學習,分流人數不超過實際錄取人數的5%。
        (五)除國防生、英語專業(考試語種為英語)外,聊城大學其它專業均不限制應試外語語種。但山東聊城大學所有非外語專業,只開設大學英語和大學俄語課程。
        答:2016年,山東省首次招收地方免費師范生,在本科提前批錄取,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根據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將高考成績不低于我省首次劃定的本科二批錄取控制線的考生全部投檔。專業志愿由“專業+定向就業市”構成。聊城大學6個專業計劃招生397人,除小學教育為農村小學培養師資外,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物理學和生物科學5個專業為鄉村培養初中師資。
        免費師范生在校期間免除學費、住宿費,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所需經費由省財政按每生每年10000元的標準撥付高校。其中生活補助經費標準為每生每年4000元,學校按每人每月(共10個月,寒暑假除外)400元標準足額發放給免費師范生。
        答:作為2016年駐魯高校招收國防生的三所高校之一,聊城大學2016年招生計劃73人。國防生在校期間,除與同期入校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外,每人每年還享受15000元國防獎學金。享受國防獎學金的學生,不影響其享受所在高校其他非義務性獎學金、助學金。國防生畢業后,定向分配到軍隊工作,享受現役軍官待遇。
        聊城大學國防生實行“1335”國防生培養模式。與原濟南軍區簽訂依托培養協議,為部隊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2003年以來,經過長期探索,按照部隊基層指揮、技術精英人才目標進行培養,逐步形成了“1335”國防生培養模式,即“一種理念(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三大模塊(專業教育+軍政訓練+人文素養教育三個模塊教學)、三種素養(專業素養、軍政素養、人文素養融合發展)、五個過硬(政治思想、專業文化、軍事技能、作風養成、身心素質五個過硬)”,小班化個性化培養,配備“專業+軍事”雙導師。
        答: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本科招生計劃較去年增加607人,創學校本科招生計劃歷史新高;二是新增免費師范生招生類型;三是積極推進大類招生。聊城大學招生專業中有34個按14個大類招生,基本實現按“學院學科”大類招生;四是調整廣播電視編導和書法學錄取原則;五是新增質量管理工程,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書法學3個招生專業。
        答:聊城大學化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歷史學4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物理學、生物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經濟學、通信工程等12個專業被批準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經濟學 、教育學、漢語言文學、英語 數學與應用數學、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物醫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歷史學、地理科學、土木工程、軟件工程、制藥工程、生物工程、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音樂學、廣播電視編導、視覺傳達設計等24個專業是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獲批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園林專業獲批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建設項目。2015年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顯示,山東聊城大學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化學學科排名前百分之一的行列。
        答:聊城大學為加大對特殊人才培養的力度,成立了季羨林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實施了卓越教師、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建立了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為做好對具有學術發展強烈愿望和學術發展潛力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學校成立了季羨林學院,采取按大類學科編班、名師講學、小班授課等形式,通過開設學科基礎強化課程及素質拓展課程,舉辦“羨林講堂”、羨林學術沙龍等素質拓展活動,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目前設有人文社會科學大類班,新生入學一年后即可參與選拔。季羨林學院設立了“卓越人才獎”、“季羨林獎學金”。
        車輛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等3個本科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英語、小學教育等9個師范類專業實施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法學專業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園林專業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答:聊城大學實施學分制改革,建立以選課制為基礎,建立和完善彈性學制、主輔修制、學分互認制、學業導師制、自主選課制、免修免聽制等構成的學分制教學管理體系,形成“按專業注冊、按學分收費、按學分畢業、按績點授學位”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山東聊城大學學分制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現代高等教育規律,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分類培養、人人成才的人才培養理念,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科學人文素養,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寬厚專業基礎和突出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答:聊城大學提供多種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第一學年結束,學業成績居專業前20%的學生可以在文、理科大類中自主選擇專業,如果學習成績前20%的學生不愿轉出,按照學習成績依次順延,成績排在后面的學生仍有機會;按大類招生的學生除可參與上述專業分流方式外,還可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在招生大類自主選擇專業。
        聊城大學還在會計學、通信工程、經濟學、法學、漢語言文學和英語6個本科專業中開展“輔修第二專業(學位)”教育。學生在獲得主修專業的學位證書或畢業證書的前提下,修滿第二專業(學位)所規定的學分,可頒發第二專業學歷證明、學位證書。
        答:聊城大學招收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為廣播電視編導、生物工程本科專業,合作外方高校均為教育部認定資質的韓國高等學校。
        中外合作辦學錄取新生在校生待遇與其他同期入學新生一樣,畢業時頒發的學位證和畢業證書也沒有區別。
        答:聊城大學招收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為廣播電視編導、生物工程本科專業,合作外方高校均為教育部認定資質的韓國高等學校。
        中外合作辦學錄取新生在校生待遇與其他同期入學新生一樣,畢業時頒發的學位證和畢業證書也沒有區別。
        答:聊城大學校企合作專業主要是企業參與課程設計、在企業實習實訓,不是就業關系,企業負責推薦工作。在校待遇、畢業證和學位證與同期入學的學生是一樣的。山東聊城大學有以下校企合作招生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集成電路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嵌入式方向)、日語(服務外包)、軟件工程(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專業與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2+1+1”模式培養本科生,學生第一、二學年完成基礎課的學習,并強化語言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第三學年強化專業基礎課程,并實現核心專業課程企業化案例教學;第四學年學生在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訓基地進行全仿真環境開發實訓,完成畢業設計。
        網絡工程專業(物聯網技術方向)與中興通訊有限公司合作,軟件工程專業與惠普軟件(濟寧)人才產業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采用“3+1”模式培養本科生,學生前三年在山東聊城大學學習,完成基礎課、專業課和企業嵌入課程的學習,強化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第四學年學生分別在中興通訊有限公司和惠普軟件(濟寧)公司的實訓基地進行開發實訓,完成畢業設計。
        答:聊城大學積極擴大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著力加強校院的國際化建設,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截止到目前,學校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開展了包括教師交流、學生交流、聯合科研、合作辦學、孔子學院等在內的50多個交流合作項目。學校設立了“聊城大學學生出國境交流專項基金”,鼓勵學生在讀期間赴海外學習。面向廣大學生推出了赴美、英、澳、日、韓。俄、德等國以及中國臺灣、澳門等地區在內的短期留學項目、學分互認項目,雙學位項目、本碩連讀項目以及海外實習等項目。全年引進各類長短期外籍專家在一百人次以上。學校還與韓國和德國等高校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學校是國家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接受學校,設有山東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與約旦費城大學建有孔子學院。
        答:聊城大學實行“獎、貸、助、補、減(免)”等辦法,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全面發展。聊城大學設有多種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立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以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為輔的完善資助體系。聊城大學還設立“優秀新生獎學金”,對錄取的優秀新生入學后進行每人1萬元的獎勵。
        答:聊城大學收費執行山東省物價部門有關文件批準的收費標準。中外合作辦學:廣播電視編導22000元/年,生物工程16000元/年;校企合作:電子信息工程(集成電路方向)、日語(服務外包)、軟件工程(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網絡工程專業(物聯網技術方向)專業9600元/年;電子信息工程(嵌入式方向)專業8800元/年。其他專業實行學分制收費,標準以物價部門批復為準。以上標準若有變動,按上級最新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