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8年,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1981年成為山東省重點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首批五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之一,山東省首批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學校在省屬高校中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最多,最早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權,最早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最早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承擔單位。
學校秉承“厚德懷仁,博學篤行”的校訓,發揮中醫藥優勢,狠抓內涵建設,逐步形成“以文化人、厚重基礎、注重傳承、勇于創新”辦學特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學校培養的人才具有“敦厚樸實、基礎扎實、工作踏實”的鮮明特點,涌現出一批“全國三好學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山東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獲得者等優秀學生。
山東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8年,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1981年成為山東省重點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首批五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之一,山東省首批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學校在省屬高校中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最多,最早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權,最早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最早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承擔單位。
學校致力于高水平中醫藥特色名校建設,2007年由濟南市歷下區主體遷入扁鵲故里——長清,總占地1829畝,建筑面積54.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87.1萬冊、電子圖書50.9萬冊、古籍善本3萬冊,為山東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設置14個二級學院,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4所教學醫院、97處實踐教學基地、10家山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學校堅持師德為先、教學為要,擁有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醫護員工3900余人。榮獲國家“國醫大師”榮譽稱號者2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8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0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4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63人。有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6個,山東省十大優秀創新團隊1個。
學校堅持特色制勝、爭創一流,形成一批優勢和特色學科專業。現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內科學3個國家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4個;有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和制藥工程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3門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33門省級精品課程。
學校注重科技創新驅動,打造一流科研平臺,取得豐碩成果。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有1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立項牽頭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十二五”期間,共承擔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78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2項,連續三年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校以來,獲國家級和省部級一等獎獎勵的科研成果共計22項。擁有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平臺(山東)中藥單元平臺。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大醫精誠,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擁有24個本科專業,涉及醫、理、文、工、管、教育等學科門類;有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和制藥工程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同時學校積極探索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學校中醫學專業列入國家卓越中醫師培養計劃,制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個專業列入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點;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碩士點,碩士點涵蓋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全部二級學科,并開始向周邊學科滲透;擁有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中醫學、中藥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截至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1000人,其中研究生2700余人。學校與近30所國外知名大學、醫療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有2010級傳統中醫班。學校即將成立扁鵲傳統中醫班。選拔方法:大一下學期,根據學生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定,遴選40-60名學生,進入扁鵲傳統中醫班。
學校2016年普通本專科招生計劃共計4245人,其中本科4145人(文科類考生計劃招910人,理科類考生計劃招3115人,體育類考生招120人),專科100人(全部理科計劃)。省內本科一批錄取錄取1316人,其中文科290人,理科1026人,本科二批錄取2263人,其中文科526人,理科1737人。
今年學校錄取批次安排如下: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中草藥栽培與鑒定、中藥資源與開發6個專業省內本科一批錄取。其余專業和外省計劃仍在本科二批錄取。
根據省教育廳的安排,今年我校繼續實施省內招收農村專項計劃,共招收40名學生,本科一批錄取,其中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4個專業,每專業各招收理科生10人。
今年學校新增中藥資源與開發、藥物制劑和眼視光醫學3個本科專業,每專業計劃招生60人;為解決社會對兒科學的需求,學校在中醫學專業中增設兒科方向,安排計劃120人,其中中醫學(“5+3”一體化)計劃30人,中醫學(五年制)計劃90人。新增專業和方向全部面向省內招生。
2016年學校除在本省招生外,還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陜西、甘肅、青海、海南和重慶等26個省市安排招生計劃446人。
學校有優秀本科生轉專業制度,其優秀本科生轉專業工作于每年5月進行。根據大一上學期課程平均學分績點排名在同專業同年級學生前15%的大一新生,具備轉專業資格。具體規定按文件和通知執行。
我校已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每年資助5人,將赴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健康科學專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課堂學習和實驗室實訓。國家留學基金委將資助學生一次往返國際旅費和留學期間的獎學金生活費。學校將在寒假期間啟動該項目,3月初選拔推薦,4月下旬組織被推薦人進行網上報名。
為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我校建立了“貸、獎、助、補、減”為一體的貧困學生扶助體系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除設有國家、省政府、校級等多種獎學金外,我校還通過勤工助學、學費減免、困難補助等形式資助困難學生。另外,校內各部門、教師及社會各界人士也經常通過各種方式對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學校就業工作中心每年為畢業生舉辦兩次大型招聘會和幾十次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信息,為在校大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和開展就業政策咨詢。學校通過電視、廣播、校報、宣傳欄、網絡等多種有形載體多種形式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宣傳,切實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一流的服務。學校碩士、博士點涵蓋所有醫藥相關學科,近年來,考研率均達到30%以上,畢業生就業率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深入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打造了“專業培育、基地孵化、社會參與”的創業服務模式,形成了集科學性、系統性和實效性于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2008年12月學校榮獲山東省創業教育示范院校,學校畢業生申士坡、王勇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優秀者、山東省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技術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等賽事中,學校成績斐然。
為進一步提高創新創業工作水平,提高大學生創業孵化能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學校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加大專項建設資金投入,完善科學有效的工作制度,豐富功能互補的教育資源,落實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打造了具有良好示范和帶動效應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促進了全校創業工作有效開展。創業孵化基地位于學校長清新校區,建筑面積5200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個主功能區,設有辦公席位400余個,同時可入駐120個創業團隊。基地內設有創業咖啡(路演)區、創業孵化區、創業培訓室、創業服務中心、公共會議室、獨立辦公用房等區域,為大學生創業團隊及企業免費提供辦公場地(水電暖)、創業輔導、交流平臺及配套創業服務。同時,學校整合實驗中心的省部級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平臺、中藥栽培試驗區等資源,常年為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等實踐免費開放。
我校是以醫藥科為主專業的大學,所有醫藥專業及與醫藥相關的專業均對禁招生色盲色弱的考生,請考生根據自己的體檢情況,認真閱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有關體檢的要求。我校本科一批錄取的所有專業均禁招色盲色弱考生。
從我校近幾年考生報考、錄取情況來看,同等分數下,學校志愿靠前者報考我校的考生錄取的機會比較大,因此欲報考我校的考生一定要充分了解我校學科、專業設置的基本情況,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志愿專業。另外,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考生最好服從專業調劑,這樣會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我校在山東省投放的地方農村專項支持計劃單獨招生,單列學校代碼,占用一個學校志愿,可同時填報,服從專業調劑,以提高錄取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