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得像個巴黎人,與其說是外表上的一種追求,不如說是非常實際的一件事。有時候甚至關乎人身安全。
巴黎總是“時髦”的代名詞
世人把“巴黎”二字神化,因為這里有最耀眼的時裝屋與奢侈品牌、行走著最時髦的路人,還有最浪漫的埃菲爾鐵塔與塞納河但這幾年的巴黎,卻成為了當地華人口中的“巴黎斯坦”――治安問題,尤其是針對中國游客、留學生的偷搶,無不讓人聞花都色變。
為什么犯罪也搞“種族歧視”?大抵是因為中國留學生幾乎人手一部 iphone,手拎 Chanel、Céline 新款包的富家子弟也不在少數,加上人生地不熟偶爾露個怯,就給了人“好欺負”的感覺。每天從戴高樂機場蜂擁而入的內地團體游客,寧愿住在郊區廉價的酒店、吃十幾歐一頓的中國菜,也要竭盡全力,把所有歐元現金兌出來,隨身帶著去老佛爺購物――在巴黎無處不在的小偷眼中,他們無疑是自帶醬油和芥末在淺水處游動的肥魚。
中國游客總是能被小偷們一眼看出,因為他們的打扮與舉止實在好認。所以,“穿得像個巴黎本地人”,不單單是學習時尚界鼓吹了一個世紀的 French Chic(法式雅致),同時也是安全策略――你當我開玩笑也好,反正學學巴黎人穿衣服沒壞處。至于你說穿得再地道始終是張東方臉?這倒不用擔心,巴黎早有不少定居十年、幾十年的亞洲人,但他們與游客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場,滿臉寫著“本地人”三字,安全系數自然翻個三倍。
巴黎style從來無需著墨過多
法國女人的魅力讓全球傾倒,秘密大概是她們精心打扮過,卻不讓你嗅出一絲刻意。這樣說有點夸張,中國女性普遍偏愛的閃片、花邊、蕾絲、粉紅色元素,以及雪地靴、卡通套頭衫等卡哇伊單品,在歐洲人眼中是無法理解的。前室友曾告訴我一則小趣聞:她幾年前從國內帶來一件粉紅色羽絨服,冬天穿出來時,被全街法國群眾無情地圍觀了。在巴黎,無論男女都鐘愛暗色系、簡潔大方的款式和不復雜的搭配。全身上下有一個重點便足夠――可以是一個好質感的手袋、一雙別致的高跟鞋,完全不必追求街拍達人“每件單品都精彩”的歪理,那樣只會亂成一鍋海鮮粥。穿適合自己年齡的衫,不扮年輕,也不守舊,重視的是衣服本身的面料、剪裁與質感,而不是“哇這上面有個可愛的卡通圖案”之類的小噱頭。當然,價格和品牌不是“好質感”的唯一衡量標準――更別說在今天的巴黎,露財是有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