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個高冷文藝片的“意外”敗北

十一黃金周已經結束,一場國產大片的惡戰并沒有如期而至――輸贏早在第一天就見出了分曉,黃渤系――《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親愛的》分列排片率和單日票房的前三,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女神湯唯領銜主演的《黃金時代》竟然從起跑線開始就輸了――上映首日(10月1日)僅為1060萬元,次日票房幾乎被腰斬,600萬,隨后開始連日下跌,到6日,單日票房僅為429元,迄今累計票房3100余萬。
實不相瞞,筆者在剛看到《黃金時代》的那些高逼格海報和視頻物料的時候,曾跟友人說過,“這片也許能創下華語文藝片的票房新紀錄!”從目前的票房成績看,這已然不可能了,能夠勉強破億就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虎嗅不想當事后諸葛亮,亦無落井下石之意,不過是事后復盤,就事論事――《黃金時代》為什么會慘?
2小時片長是影院經理的剛需,其他都是扯淡
對于片方而言,影院經理的排片權就是生殺大權,排片場次多、占廳多就會有高票房的產出可能性――但事情都是相互的,為什么要給你高場次?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你能產出高票房。《心花路放》片長118分鐘,《痞子英雄:黎明升起》片長126分鐘,《親愛的》片長130分鐘,然后――《黃金時代》177分鐘。
3個小時。3個小時意味著在6個小時的時間里,其他三部片子都可以放映三場,而《黃金時代》只能放映兩場,這就意味著影院一天12~14個小時的營業時間里,黃渤系的單廳排映場次可以比《黃金時代》多出近一倍。如果四部影片的上座率一樣,那么就意味著黃渤系的任何一部片子都能比《黃金時代》多出近一倍的票房。而事實上,《心花路放》的上座率在這6天的時間里,一直都要遠高于《黃金時代》,多的時候相差20個百分點,少的時候也在近10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上座率“誘惑”下,給《心花路放》更多的排片就意味著票房產出的優勢會大規模地放大――這是硬道理。
對于影院經理而言,2小時片長就是剛需,挑戰剛需就是在動影院經理的奶酪――畢竟,在任何一個檔期里,他們都有足夠數量的影片可供挑選,選擇那些2小時片長或更短的影片是決定影院經理這個月獎金的硬道理。至于影片的其他價值――在影院經理的眼里,恐怕都要讓位于價值序列里排第一位的票房。
當然,也有曾經用3個小時片長打動影院經理的,但它們是――《泰坦尼克號》《阿凡達》《變形金剛4》……
此外,這是國慶檔,這是全年除了春節檔之外的唯一一個七天黃金周假期了,這意味著這七天的每一天都有機會產生破紀錄的票房,影院經理、媒體、觀眾都是跟打了雞血一樣地期待創造紀錄,因此用“情懷”去“養”某部“佳作”就是一種天真的苛求了,要知道上一個黃金周――春節檔期,曾捧出過《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這兩部截止到目前票房第一、第二的國產片,單日大盤紀錄更是在雙子星的齊力推動下連創影市紀錄。相形之下,國慶檔稍有遜色。
為什么沒能復制《分手大師》的成功?
同樣都是在檔期內有一片獨大(《變形金剛4》)甚至“只手遮天”的險境下,但《分手大師》卻頑強地砍下4億,并在上映后排片逆勢上揚。
《分手大師》能夠虎口奪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變形金剛4》是3D及IMAX版,而前者在2D銀幕的市場里幾乎與后者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才能夠在《變形金剛4》爆滿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溢出的檔期紅利,成為票房黑馬。
《黃金時代》面對的黃渤系影片全部都是2D影片,這就意味著大家在2萬塊銀幕的同一擂臺上廝殺――沒有共贏,這是一場殘酷的零和游戲,此消彼長下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喜劇是節假日最受歡迎的影片類型,此點已無需證明,因此《心花路放》能夠獨領風騷,也是《分手大師》敢于挑戰《變形金剛4》的底氣與運氣所在。喜劇從來都是俗的,馮氏喜劇以前就被“歧視”過,《泰濉芬脖蝗绱伺攔緞幕販擰芬慘延腥伺攔淥餃塾形侍狻5灰蛭惚聘窀呔涂床黃鶉嗣袢褐諳參爬旨畝鰲!痘平鶚貝防锏哪俏淮笫β逞趕壬倒合簿縭墻松錟切┪藜壑檔畝魎浩聘絲?濖蕢η些有价值恩毁铭兘z礎D薌岢腫魷簿緄牡佳鶯脫菰庇肽薌岢腫霰緄牡佳鶯脫菰幣謊檔米鵓礎
而且,不單單是因為悲喜劇的問題!队H愛的》劇情也是偏悲,但其排片在10月1日后一路上揚,而單日票房則始終在1500萬上下。
黃渤現象確實值得琢磨。事實證明,“丑星”黃渤的票房拉動力比女神湯唯要大得多!队H愛的》黃渤與《痞子英雄:黎明升起》(盡管黃渤只是客串)的黃渤“撿到”了《心花路放》的黃渤所溢出的檔期紅利,留給其他人的就已經很少很少很少了。
千萬不要高估文藝青年的買票力
有不少人士認為是文藝青年去旅游了,因此沒能夠支持到《黃金時代》。
這是在開玩笑吧?筆者向來不感冒文藝青年對于票房的貢獻能力,因為他們幾乎不曾“拯救”過任何一部在影院上映的國產文藝片,那些在影院短命的文藝片鮮有蒙受過文藝青年們在首周末的青睞,等到他們大呼“遺憾”、大罵“市場不公”的時候,文藝片們早已落畫,結束了影院一日游或是一周游。有人以為,只要那些在豆瓣上擁有可觀數量的高逼格文藝青年們能夠買票,他們就能挽救那些“悲劇”。事實恰恰相反,文藝青年倒是還經常傷害自己“喜歡”的文藝片――《天注定》還未上映即遭遇盜版,對于脆弱的文藝片而言,盜版的擴散即意味著斷了其“錢途”。文藝青年們能在豆瓣、微博上樂此不疲地評論《天注定》,以影片內容來批評當下或有關方面,多半是來自盜版的觀看。
文藝青年的評論力是驚人的,但他們的買票力卻足夠令人失望。他們活躍于豆瓣、各種論壇、微博或是朋友圈,他們擅長在“犄角旮旯”的網絡世界里(主流視頻網站鮮有)找到少人問津的高逼格文藝片,較資深的文藝青年的高逼格文藝范兒是從10塊一張的DVD里養成的――當然可以責怪是國內的審查制度、進口配額制度使得很難正常看到大量能夠滋養身心的海外文藝片,但需要文藝青年滋養國產文藝片的時候,他們卻去旅游了?
很多人不止一次地呼吁建立藝術院線,北京東直門的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就是中國第一家藝術影院,于2009年12月開業――然后,五年了,它還沒有第二家。
文藝青年為什么難以拯救他們愛的文藝片?曲高和寡,去影院看電影既是娛樂活動又是社交活動,結伴同行占了大多數。要找到能夠志同道合――有高逼格同時甘愿枯坐三小時的小伙伴是很難找的,而找不到同伴一個人去電影院會相當尷尬,于是,還是等到能在網絡上看吧,到時候再來一次影評狂歡,順便再痛罵市場無情?赡苡腥藭庙n寒的文藝片《后會無期》來做反例――但中國有幾個韓寒,在線上線下擁有這么廣泛的關注者、甚至“腦殘粉”?
《黃金時代》的意外遇冷令人唏噓,虎嗅衷心希望該片能夠在金馬獎折桂,如果能在奧斯卡有提名就更是錦上添花了,但最要緊的是能夠在臺灣、韓國、日本等市場有版權交易的收益,不知道是否能夠挽回一定的損失――為什么不能等到有獎后再登陸影院呢,《白日焰火》能夠收獲1億票房首功在于折桂金熊。但問題是:很多看完此片后的觀眾(中間不乏文藝中青年),對該片的敘事結構、編導用意,也表達了不解與質疑。
票房數據采自“中國電影票房吧”,排片率及上座率圖表采自“微排片”。
【注】原文首發于虎嗅網,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