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出生的山東籍新銳導演程力的2014年新片《美國家庭》近日在塞浦路斯國際電影節上獲最佳剪輯獎。《美國家庭》是程力導演在美國拍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講述的是2008年經濟大崩潰下的美國中產階級的一個剛剛離婚的兩個女兒的媽媽的遭遇,影片深刻反思了美國相對獨立缺乏溫暖的家庭文化。
這部中美合拍的影片也是中國影片第二次在塞浦路斯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在塞浦路斯放映期間,熱情的觀眾不停地向程力導演提問問題,更有評委稱贊《美國家庭》是本次電影節上最好的一部電影。電影節主席派特拉講述,這次電影節競爭很激烈,最后的電影節大獎——金美神獎是在《美國家庭》和希臘電影《回家》之間產生,《美國家庭》以一票之差惜敗。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家庭》還在墨西哥國際電影節上斬獲最佳導演獎。
《美國家庭》有著不同尋常的特點。劇組工作人員或多或少的在2008年經濟崩潰中受到損害,所以對電影中的故事非常有共鳴。他們都愿意志愿工作(零工資)或者甘愿接受很低的工資。《美國家庭》的后期陣容堪稱豪華:著名紐約客 Joel Diamond 做后期音樂。他曾經為瑞恩高斯林的電影《信徒》(圣丹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還有西恩潘的《死囚漫步》(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 三項提名)作過曲。剪輯師是 Jeremy Dehn, 他是電影《奇跡偵探》的導演(奧斯汀國際電影節觀眾評選獎)。后期聲音是 Ed Kaufman, 他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拯救容顏》的后期聲音師。
電影《美國家庭》講述了發生在美國中心地帶的一個普通美國中產階級家庭里的故事。女主人公凱特的生活是典型的美國夢的代表:豪宅,私車,兩個可愛的女兒。但是2008年的經濟崩潰改變了這一切。凱特的老公在股市里賠光了錢,這使得本來搖搖欲墜的婚姻雪上加霜。離婚后的凱特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還有一個她負擔不起的房貸。正如大多美國人一樣,凱特努力找工作賺錢養家但很快還不起房貸 – 銀行威脅收回她的豪宅。凱特的家庭關系冷淡——尤其是談到錢,每個人都各自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不求人,所以盡管她父親艾倫和哥哥都很有錢但凱特避免找他們借錢。她媽媽和朋友雖然想幫忙但是也沒有什么辦法。絕望中,為了賺錢養家供孩子,凱特過上了秘密的雙重生活。但是很快悲劇出現,所有的一切都逼迫人們重新選擇,而痛苦的尋找救贖也就隨之而來。
《美國家庭》并不是一部容易讀懂的電影,也不是宣揚逃避現實。它是一個多層次的故事和具有全球意義的對當今美國的批評。它的時間框架是在雷曼兄弟的倒閉期間,這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一個重要時刻。《美國家庭》通過采用相對克制的攝像機運動和幾近靜態的調度,來創造一個現實的,謹慎的電影語言來襯托我們這個蒼白的時代。電影的基礎是建立在一個平淡的,隔離的,乏味的,公式化的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當黑色危機的大幕被拉開的時候,潛伏著的是難言的悲劇。《美國家庭》也關注了誠實和希望,它比較了當危機來臨時,不同的家庭和文化的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們是應該單獨行動,自力更生,還是應該攜手合作,彼此照顧?
通訊員:劉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