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的時尚可以成為一種正能量嗎?”時尚評論家蘇熙・曼奇斯(Suzy Menkes)在她最新一篇博文中提出這個疑問。文中,曼奇斯抨擊了 4 月底發生在孟加拉國的制衣廠倒塌事故,并指出近年來頻發的制衣廠事故,讓快時尚品牌臭名昭著。

“改變人生之音”慈善演唱會于 6 月 1 日在倫敦成功舉行,超過 430 萬美元的門票收入將會透過 Catapult 慈善平臺,全數用于支持女性變革的項目。
無風不起浪。前不久,人們聚集在英國高街品牌 Primark 門店外,手持制衣廠倒塌后的廢墟照片,高舉“時尚恥辱”、“永遠不要再發生”等抗議牌。
同樣熟悉的場景也曾發生在 Zara、Gap、Topshop 等品牌店外。充滿負面新聞的時尚界讓不少人心灰意冷。
曾被曝光過“血汗工廠”丑聞的 Gucci 則以正面的聲音回應批評。6 月 1 日,為了響應 Gucci 發起的“希望響鐘運動”,名為“改變人生之音”的慈善演唱會在倫敦舉辦。身兼演唱會藝術總監和“希望響鐘運動”聯合創始人的碧昂斯呈獻長達 45 分鐘的壓軸表演,并與丈夫 Jay Z 獻上精彩對唱。杰西 J(Jessie J)、詹妮弗・洛佩茲等著名歌手也都登臺獻歌。碧昂斯的一句“誰主宰世界”引起女性觀眾的共鳴,呼吁世界消除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對于近些日子一直被批評的時尚界,這不得不說是扭轉形象的好事。
無獨有偶,Michael Kors 也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合力,通過其社會媒體平臺發布公益廣告,呼吁大家關注饑餓問題,并推出特別款設計以籌募善款。
捐款額上升了,但也有負面聲音傳來。將一個 2000 美元的手袋捐贈給阿富汗學習協會(Afghan Institute of Learning),真的能為婦女和兒童提供教育和衛生保健方面的幫助嗎?麥當娜拍賣名畫,贊助巴基斯坦建立學校,那么學校是否正常運營?曼奇斯寫道:“你需要權衡它們之間的利弊,這聽上去有些尷尬。”同樣持質疑態度的還有演員大衛・海伍德(David Harewood)。他在為英國《衛報》寫的專題里諷刺金・卡戴珊:“這位被美國學生稱為‘救助貧困孩子的最佳明星’,竟然一擲千金,為男友坎耶・維斯特買下一輛蘭博基尼作為生日禮物。當這條新聞成為頭條時,尼爾日遭受干旱的孩子們和英國患白血病的兒童卻被忽略。”
網站 This is Africa 的記者梅琳達(Melinda Ozongwu)也認為,品牌或名人做慈善,很難說清受益者到底是誰!罢f實話,不是每個人做慈善,都有高尚的理由。”梅琳達說, “這(慈善)能改變他們的形象!彼孕趴创┝苏嫦。
梅琳達舉出一個例子:貝克漢姆為防治瘧疾基金會(Malaria No More)拍攝的公益廣告引起許多關注,粉絲紛紛效仿偶像,掏腰包為災區捐獻蚊帳。
在烏干達的一個小村莊里,志愿者將蚊帳從卡車上扔下來,當地人笑著揮手接收。“看到那一幕時,我很開心。”梅琳達說。但這些蚊帳的最后歸屬,卻是被賣給漁民,甚至給裁縫用來制作婚紗,這讓她感到很難過。“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她憤世嫉俗地說道,“難道慈善活動發起人忘了告訴村民,這些蚊帳可以挽救他們的生命?僅僅靠拍公益廣告讓粉絲捐款,營造英雄形象又有何用?”
靠慈善營造正面形象,這就是他們做慈善的目的嗎?至少這些頗具爭議的新聞會讓你覺得確實如此。但是,無論有目的也好,表真心也罷,毋庸置疑,時裝品牌與明星小小的慈善之舉,還是為世界帶來了正能量。就像奧斯卡獲獎電影導演夏米恩・奧貝德奇諾伊(Sharmeen Obaid-Chinoy)在談及“希望響鐘運動”時所說:“慈善活動是一種工具。好比這場音樂會,人們聽到來自伊朗、巴基斯坦女性的故事,那些照片讓他們震撼,讓他們了解世界上還有許多勇士在前線奮斗。這些充滿希望的信息和力量,也鼓勵大家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