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并不只是一個功能性的物件,它更承載著傳承千百年手工藝的厚重情感。如果說機芯是腕表的心臟,那么表盤就是它的靈魂,腕表品牌們運用各種巧奪天工的記憶將表盤賦予豐滿的生命力,微砌馬賽克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表盤應該是有生命的。
何為馬賽克(MOSAIC)?

馬賽克出現在東西方的基督教建筑當中
馬賽克是一門有數百年歷史的手工藝術,遠在青銅時代已有人使用。一些古希臘遺跡亦證實有利用小石塊來點綴戶外路面。這些地面裝飾通常都有整齊的排列,形成和諧的視覺風格,成為了馬賽克的雛形,當中包括利用白、黑和紅三色卵石鋪設路面的藝術。
公元前七世紀,馬賽克技術經歷了地域上的擴張,傳遍地中海東部地區、敘利亞北部以至亞細亞地區。同時技術也不斷演進,不再只用以鋪設戶外路面,亦用來裝飾室內墻壁。
馬賽克技術的重大改革出現于公元前約三世紀的希臘化時期,由鑲嵌片的出現所帶動。這些細小的有色或透明玻璃方塊具有多種不同的顏色和色調變化。羅馬人成為了這種工藝的專家,而這種技術就被廣泛用于鋪設馬賽克墻壁以點綴房屋、浴池 (公眾沐浴設施),甚至是噴水池。
直至四世紀,馬賽克開始出現在東西方的基督教建筑當中。意大利拉韋納 (Ravenna) 的馬賽克為這種藝術的歷史設下分水嶺。威尼斯玻璃工匠研發出彩色的裱糊,徹底改革了整個馬賽克技術。玻璃的彩色特性與彩瓷等較輕巧的物料造就了教堂拱頂及拱門等馬賽克裝飾。從九世紀起,馬賽克藝術成為了拜占庭宗教文化的一部份。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 (St. Mark’s)、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 (St. Sophia’s) 和圣教世主教堂 (St. Saviour’s) 成為了利用馬賽克作為裝飾技術以至當時工藝師的超凡手藝的不朽見證。但馬賽克的工藝并非只停留在歷史中,在二十世紀初期,古斯塔夫・克林姆 (Gustav Klimt)、馬克・夏加爾 (Marc Chagall)、費爾南德・勒澤 (Fernand Léger) 及胡安・米羅 (Joan Miro) 等藝術家都再次對馬賽克技術產生興趣,從巴塞隆那奎爾公園 (Park Güell) 中的馬賽克裝飾更可見舉世聞名的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高迪 (Antoni Gaudí) 對此技術的熱愛。
微砌馬賽克(MICRO-MOSAIC)

微砌馬賽克被運用到表盤的制作當中
1727年,在教宗本篤十二世的推動下,梵蒂岡教廷馬賽克工作坊正式誕生。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為教堂制作馬賽克,但同時亦會生產私人訂造的裝飾。直至十八世紀后期,當時兩位最備受尊崇和著名的藝術家Cesare Aguatti 和Giacomo Raffaeli創作了微砌馬賽克,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技術,讓他們可以制作小于1毫米直徑的微型鑲嵌片。這些鑲嵌片利用琺瑯制成,以超過攝氏800度的高溫混合加熱熔化成漿。這些玻璃漿會被冷卻,再切割成微小的鑲嵌片磚塊。除了縮小了磚塊的尺寸外,兩位藝術家發明的技術同時帶來了更豐富的顏色選擇,增至超過一萬種不同的色調,從而可以制作最細膩的光線效果和多種漸變的深淺色調。當時最精致的微砌馬賽克甚至每平方厘米就由高達560塊鑲嵌片組成。
其后微砌馬賽克藝術不斷發展,成為了盒子、鼻煙盒、珠寶首飾甚至是油畫及家具上的裝飾技術,其中主要的主題包括古羅馬紀念碑、宗教場景、風景、動物和花卉。
藝術腕表:Piaget Altiplano玫瑰腕表及Piaget Protocole XXL微砌馬賽克腕表

Piaget Altiplano玫瑰腕表及Piaget Protocole XXL微砌馬賽克腕表
Piaget伯爵制表廠邀請傳承18世紀大師級工藝的羅馬微砌馬賽克大師,精心打造出有著各種深淺濃淡粉色層次感的伯爵玫瑰腕表以及A Mythical Journey系列Piaget Protocole XXL微砌馬賽克腕表。
這位藝術家為十八世紀工藝大師的后人,他在Altiplano 腕表表盤上創作了一朵微砌馬賽克的Yves Piaget 玫瑰。這款微型藝術杰作結合伯爵表標志性的超薄腕表表盤上,帶有多重細致的粉紅色調。
今年,他又成功以細小并富有繽紛色彩的鑲嵌片鋪陳出迷人炫麗的構圖,制作出Piaget Protocole XXL微砌馬賽克腕表。一抹淡藍勾勒明朗的晴空,襯托飄忽輕淡的白色浮云;崇山峻嶺展現壯麗風景;炙熱的紅色寶塔捎來如意吉祥的祝福,微小精妙的馬賽克世界洋溢著喜悅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