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重修田家橋碑記》紙質碑文驚現巨野
1月18日,家住巨野縣的孟新華在為我市著名微書寫卷藝術家謝小品整理資料、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在其家中發現了一記載著清代康熙年間《重修田家橋碑記》的紙質碑文。經過大量歷史資料考證,孟新華發現,這正是當年 《重修田家橋碑記》的原文記錄本。這為研究清朝時期我市區域歷史文化和田家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據悉,該碑記為清朝康熙年間巨野舉人李嗣沆所撰,全文218字,字跡清晰可辨。
孟新華告訴記者:“經過大量考證我們不難了解,田家橋 建 制 于 明 朝 永 樂 二 年(1404),田氏遷至巨野城西南20里處的雙碑集立村居住(清代巨野城西面洙水河旁大興保亦稱雙碑保),因當時附近有橋,故名田家橋(即現今田橋鎮田橋村)。”
發現這一碑記后,孟新華通過查閱 《巨野縣志》再次確認,碑文作者系李嗣沆,字汝修,巨野人,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舉人。而李嗣沆碑記文中所述章公,乃為當時巨野知縣事章弘,執政巨野期間,頗有政聲。”孟新華介紹。
經過孟新華多方請教書法大家和歷史考證,他終于將碑記大意翻譯了出來。。
碑文大意為:巨野西面有田家橋,西面可通河南山西,東面可達京城,是當時的交通要衢。該橋修建于明朝初期,康熙乙丑年(1685年)損壞。重修時該橋時已經無法通行,行人過河都徒行涉水。百姓把葫蘆挖空作渡水器具的傷痛,苦不堪言,難以訴盡。巨野縣父母官章公,獨自來到田家橋河邊,見狀后浩然長嘆。行人水深連衣涉水、水淺提衣襟過河的苦楚,章公內心非常悲痛,自己帶頭慷慨捐出俸祿。農歷1706年8月,招集工匠,準備材料,歷時三個月就將田家橋修好。修建了十三拱的大橋一座、小橋兩座、磚橋一座。路東西各長七里,高一丈,寬三丈。所建之橋一切都遵循舊有制度,仍在增加,不見減少。期間章公四處奔波跋涉,百姓對其付出都贊不絕口。章公的清廉,如同河水一樣清潔;章公的恩德,像水一樣源遠流長。章公的芳名,也將永世流傳。大橋建成時,用石刻碑來記此事。資助人士刻在了石碑的背面。農歷1706年11月15日吉日。”孟新華復述道。
另據孟新華查閱大量歷史資料獲悉,章弘執政巨野期間,還對金山道場進行了修繕,不僅極大地保護和豐富了金山文化,還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章弘還對巨野縣的文廟進行了增修擴建,如今,巨野文廟大成殿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章弘主持纂修的《巨野縣志》,目前在國家圖書館有惟一藏本,為研究巨野周邊人文歷史傳承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對巨野歷史文物的保護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
猜你喜歡
- 菏澤市全面開展“食安護佳節”活動
- 評論() | 分享01月22號 13:50
- 周末遇大霧,菏澤境內高速公路一度全封閉
- 評論() | 分享01月22號 13:50
- 菏澤:我市新能源汽車進入“綠牌時代”
- 評論() | 分享01月22號 13:50
- 中國銀行菏澤分行貴金屬品鑒會完滿成功
- 評論() | 分享01月22號 13:50
- 菏澤高新區知識產權工作碩果累累
- 評論() | 分享01月22號 13:50
- 菏澤高新區組團參加首屆菏澤“新三農”展評會
- 評論() | 分享01月22號 13:50
- 菏澤:濱河新城公租房今日抽簽分配
- 評論() | 分享01月19號 14:43
- 菏澤九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火災 消防站數量欠賬較多
- 評論() | 分享01月19號 14:43
- 菏澤一批街區食堂飯店入選“食安山東”示范單位
- 評論() | 分享01月19號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