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萬眾之力,觀百態人生。透過鏡頭感受城市的溫度!
多年來,柳琴戲一直活躍在魯南大地上,倍受家鄉人們的喜愛。2006年,柳琴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迎來柳琴戲的又一春。見證了臨沂柳琴戲的興衰和崛起的臨沂柳琴戲團,踐行著扎根人民的理念,品嘗著堅守的辛酸與幸福。
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是臨沂市唯一一家國有綜合性演出團體,位于臨沂蒙山沂水大劇院的后方。一塊來自國家文化部的證書匾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2006年6月。
進入臘月以后,保護中心的演員們以公益演出為主,大家攜柳琴戲傳統劇目進村莊、到社區、每到一個地方觀眾們都十分熱情。
一個妝面最少要用兩個小時畫完,從上午8點多至10點多,整整兩個小時演員們都在精心化妝。
群眾的喜愛就是對演員的鼓舞。團里很多人已經是國家級演員并獲得了多項榮譽,但面對鄉親們的期待,大家都非常認真,絕不辜負。
這樣進基層的公益演出,演員們的臨時化妝室都是極其簡易的。
盡管演出當日天氣寒冷,但為了保證演出效果,演員們仍堅持單衣上陣。眼神、身姿、步法、手勢都是藝術表達的一部分,“臺下十年功”意味著日積月累的枯燥。
這次莒南縣嶺泉鎮淇岔河社區的演出,吸引了附近村莊的老百姓們爭相過來看戲。“很久沒聽戲了,臨近過年能在家門口聽場拉魂腔,這個年過得挺有老味道的。”現場的一名觀眾激動地說。(注:柳琴戲常稱作“拉魂腔”)
悠遠柳琴戲,曲曲動沂蒙。【往期回顧】
集萬眾之力,觀百態人生。透過鏡頭感受城市的溫度!如果你有好的故事,歡迎聯系我們。
投稿郵箱:linyi@sdmail.sina.com.cn
新浪臨沂 聯系電話:0539-2952555
新浪臨沂 獨家出品
本期策劃:新浪臨沂新聞中心
本期編輯:肖靜
本期攝影:周華東
本期設計:祝翔宇
發布時間:20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