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不做路怒族 自我調節是安全駕駛的關鍵
【新浪汽車臨沂訊】目前已經進入一年之中最悶熱的“伏天”,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的心情也隨著氣溫上升,人們在開車時的煩悶心情也開始上升。開車上路時,后頭有人朝你猛按喇叭嗎?人們通常認為這是素質問題,其實這很可能是“路怒癥”的表現。
路怒癥,顧名思義就是帶著憤怒去開車。指汽車或其他機動車的駕駛人員有攻擊性或憤怒的行為。此類行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勢、言語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脅安全的方式駕駛車輛,或實施威脅。這個說法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產生于美國。 “路怒”(roadrage)一詞被收入新版牛津詞語大辭典,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
那么什么樣的表現是換上了“路怒癥”呢?
路怒癥有幾個明顯的癥狀表現,大家可以看一下,根據以下癥狀自我檢查以下,癥狀一:開車“罵人”成常態。癥狀二:駕車情緒容易失控,一點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沖動。癥狀三:喜歡跟人“頂牛”,故意攔擋別人進入自己車道。癥狀五:前面車輛稍慢就不停鳴喇叭或打閃燈。癥狀六:危險駕駛,包括突然剎車或加速,跟車過近等。
如何預防路怒癥呢?
在目前駕駛人員素質與公共交通等外界因素無法有效改變的情況下,防止“路怒癥”最切實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調節,讓心情“慢下來”。因此,在每次出行時盡量提早出門,讓行車時間更充足,有了時間,在適當情況下還可有意識放慢車速,讓自己盡量從容些。遇到堵車,呆在車里聽聽音樂或擺弄一些有趣的小玩意以轉移注意力。另外,司機還需要從心理治療、提高行車素養等方面入手,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情緒激動時不宜駕車。要經常自我檢查,若發現自己連續幾周有嚴重的情緒失控、食欲不振、失眠、焦躁不安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平時也要通過一些輕松的活動排解和釋放緊張情緒,比如爬山、打球、唱歌、跳舞、游泳等都十分有效。
如果發現了已經有了路怒癥的表現,要怎樣治療緩解呢?
根據相關調查,認為車里收聽輕松的音樂或者廣播節目可解的占了61.6%;認為通過各種心理調試和治療可解的占了47.6%;認為保持車內合適的溫度,及時通風可解的占了41.9%;認為合理安排出行時間可解的為34.6%。
除此之外,還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一:避免不良情緒干擾
上車前,如果情緒不好,就要學會為自己減壓。因為如果開車時脾氣火爆或者沮喪,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主的駕駛效果。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車主可以適當多吃綠色蔬菜,喝點檸檬汁和含維生素B的飲料來調節情緒。
二:開車別在路上爭吵
有些朋友脾氣火爆,遇到搶道、追尾、碰撞等事故,就會發怒火冒三丈,產生所謂“路怒癥”。其實在路上和別人爭吵,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也會讓雙方的不好情緒加深。這種時候冷靜處理,反而更有利于事情的解決。
三:出門前準備周全
行駛了一段路程才發現自己忘記一些物品,由此心中會念叨著,無形中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精神不集中。
其實車主在每次出發前,給自己一兩分鐘“緩一緩”,想想是否帶齊物品,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匆忙出門而導致的不安情緒。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 相關新聞
-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