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門第4天就成交了第一單的客戶,這說明互聯網的威力真的是非常大的。在20天的時候,我們就完成了20個客戶的簽單”,在暗流涌動的餐飲和互聯網“戰場”,山東必普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卻做得風生水起。

資料顯示,必普股份主要業務為餐飲行業創業者提供管理咨詢服務以及配套醬料的銷售,其中管理咨詢服務主要包括餐飲創業規劃戰略咨詢服務、經營管理服務、技術培訓服務。
必普的創始人張森被很多人稱為濟南版“雕爺”。
他曾是山東智聯的老總,2008年,他就敏銳的意識到人們正在逐步改變從傳統媒體獲得招聘信息的習慣,慢慢依靠網絡。因業績優秀,他被調任智聯總部統籌負責銷售管理,后任職百度。2013年回到濟南創立必普,是互聯網人加入傳統行業,改造傳統行業的典型代表。
張森說,必普可以說是一家O2O爆款餐飲品牌的運營公司。

“門檻低,消費頻次高,流水好,這些特點都讓餐飲創業一直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餐飲業非標準化嚴重、口味變化快、從業者身心俱疲”,張森表示,就是要試圖解決餐飲創業者這幾個痛點。
必普聯合創始人趙鶴介紹說,公司到現在已經運行了十余多個品牌,合作了近兩千多家客戶,已經有兩千多家門店合作。
“公司員工80后、90后占比82%。45%是屬于售后服務支持團隊,銷售人員占比29%。我們重點做現在現有項目包裝升級,都是由產品研發部來做的。剩下的就是,我們后勤支持的部門”,趙鶴說。
趙鶴分析說,95%的客戶在選擇這個行業的時候,都是跨行業來做的,都沒有從事過餐飲行業,所以說更多的是需要手把手的扶持,而且現在人的這種思維,也是想著能夠輕松的賺錢,也不想操太多的心。“我們是一個立足于服務業的公司,服務是我們的根,更是我們的魂”。
在張森看來,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升級,解決傳統行業里面某些痛點。“大家都在黑暗森林里漫步,人人都有一把槍,人人都想把大家在某一個地方消滅掉,這就是黑暗森林法則。在現在的企業競爭當中,不是看誰的實力最強,誰的品牌最強,誰能否在黑暗當中,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他的痛點解決掉”。
“在統一的整合情況下,進行資金的收集。大家知道滴滴的快車的返還周期是21天,我們簡單算了一下我們2015年所有店的資金匯集大約應該是42個億左右人民幣,這僅僅是做了兩個年的時間。如果我們把資金匯集這個事情在下半年鋪開,我們的店成倍的鋪開,在未來的十年,真正的巨無霸式的支付平臺就會在我們這邊實現了”,張森說。
張森介紹,在山東的市場,基本上很平均,山東省17地市全都有,全都分布的非常好。他介紹說,這種分布不是根據主觀意圖來的,是根據互聯網的數據來的,互聯網上的點擊率比較高,可能店就比較多。“現在60%的店基本上在華北和華東,比如北京、內蒙古、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我們下半年準備向東北和西南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