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居民晚上不敢開窗,窗臺上盡是黑渣

  20日,德州輕度霧霾。在德州市德城區湖濱南大道一側,身處繁華鬧市的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有些扎眼,這家生產玻璃產品的企業廠區里,轟鳴的機器噪音中大型運輸車進進出出,席卷半空的黃色煙塵散發著刺鼻氣味,與四周大批的新興住宅建筑群格格不入。廠房里高聳的兩根煙囪冒著滾滾煙塵,一根排出黃色煙塵,一根冒出白色煙塵,隨著春風漫卷開來,慢慢飄往南部的住宅小區。

  “日夜不停地排煙,煙有時是黑的,晚上都不敢開窗戶,窗臺上全是一層黑色的渣渣。”家住聯興·興和灣社區的居民李麗紅告訴記者。

  振華小區是晶華集團的職工住宅區,廠區和住宅區只隔著一層鐵柵欄,這里也是受煙塵污染最嚴重的小區,走出樓道門的居民一抬頭就是漫天煙塵,甚至都能聽到廠房車間里裝卸碎玻璃的聲音。小區里的年輕人多是盼著早日搬離,不過不少老年人卻習以為常。

  陳公莊園是另一個距離德州晶華不遠的住宅區。社區衛生室的王醫生說,每年到了冬春季節,各個住宅區里患呼吸道疾病的人都不少,超標排放的污染物對人體肯定沒有好處。“現在有很多來買醫用防護口罩的居民,我都會免費送一個,就當是為環保盡自己的一分力。”

  屢查屢罰屢超標,APEC期間也沒停產

  事實上,德州晶華是當地空氣污染治理的“老大難”。

  早在2013年9月,德州市政府就曾下發106號文件,明確要求晶華集團振華玻璃廠限期整改,安裝除塵設備。截至目前,玻璃廠2號、3號線兩個煙囪仍長期超標外排污染物。

  去年10月,環保部公開點名批評包括德州晶華在內的多個企業,在北京APEC期間未落實空氣質量保障方案。記者了解到,APEC會議期間,德州晶華并未停產,只減產了30%。

  今年3月9日,德州市環保局回應網友曝光德州晶華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時稱,省環保廳、德州市環保局分別對該企業掛牌督辦,先后給予該公司3次頂額10萬元行政處罰和加征排污費的基礎上,市環保局將再次對該公司實施處罰并限產治理,并派駐一名環保直屬分局副局長住廠督辦整改。

  3月20日上午,記者致電德州市環保局,分管大氣的污防科科長張培勇回應,“德州晶華超標排污不是一天兩天,有兩年了,辦了很多次了,都沒辦成。”3月18日德州環保局監測到的數據顯示,德州晶華氮氧化物濃度為2781毫克/立方米,超標4.56倍。

  張培勇說,“把問題拿到公開層面,用法律手段來解決,非常好。我們也很期待這起案件能起到實質作用。能搬遷就搬遷,不能的話至少也停產一段時間,上齊環保設備。”

  企業曾表示要搬遷,至今沒下文

  德州晶華集團安監處一名負責人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企業已經按要求進行整改,但還沒整改完成。去年投入了近3000萬元,把除塵脫硫安裝上去了,而脫硝裝置還需要2000多萬元,還沒完成。“我們也不愿意排放,但現在平板玻璃這個行業,經濟不好,企業也挺困難,壓力挺大。整改也得有個時間,資金上我們還得想法子貸款。”

  據本報記者此前獲得的信息,德州曾試圖將企業遷出市區,遷往天衢工業園。早在2014年7月,德州晶華副總安吉文曾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們計劃和中國建材合作,搬遷前期的調研審計工作都結束了。

  然而至今沒有啟動搬遷計劃。3月20日下午,記者試圖再次聯系德州晶華相關負責人,卻被多方推諉,始終沒有正面回應。

  據德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德州晶華并非當地納稅大戶,但是在銀行有四五億元貸款,由德州多家支柱企業聯合擔保,“如果晶華倒閉,資金鏈斷裂,對當地經濟影響不小。”該人士表示,企業目前確實面臨資金困難問題,還拖欠了員工幾個月工資。

  延伸閱讀

  中環聯曾因跨界污染訴至東營中院

  據悉,這次并非中環聯首次在山東起訴污染企業。今年1月13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中環聯訴狀。浙江一化工企業的危險廢物被運至東營非法處置造成跨界污染,中環聯要求索賠1000萬處置費,東營市環保局作為行政機關也被允許支持起訴。該案成為全國首例環保行政機關支持環保組織訴訟的案件。環保部門作為支持起訴人,可以提供更權威的檢測數據等,與社會組織聯合共同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長期以來,大氣污染類型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較少。曾代理蘭州自來水事件等多起環境案件的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恩澤表示,因為很難定性定量鑒別一個企業的排污對空氣污染損害結果,因此很難對污染損害進行鑒定評估,導致實際操作層面難以進行。

  馬勇表示,根據新出臺的公益訴訟司法解釋23條,生態環境修復費用難以確定的,可以結合防治污染設備的運行成本等因素予以界定。這意味著難以進行生態損害評估的,可以通過企業運營成本進行核算。這也是此案他們要求賠償的依據之一。另外,此次中環聯嘗試通過比照按日計罰的行政處罰,對德州晶華屢禁不止的行為提出懲罰性賠償780萬。對此,李恩澤表示,該案中環聯的嘗試或許可以為大氣污染類型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鑒定難問題提供一條新的解決路徑。他認為,若德州環保局能作為支持起訴人,能讓780萬元的懲罰性賠償更有依據,對實現這部分訴訟請求更為有利。齊魯晚報記者 廖雯穎 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