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鄭書偉 趙豐 報道
本報煙臺訊 對煙臺市民來說,買韓貨不必再四處找代購、苦苦等包裹了,今天下單明天到貨的購物體驗指日可待。記者從3月25日召開的煙臺保稅港區跨境電子商務海運試點業務政策研討會上獲悉,煙臺市郵運、空運、海運直購進口試點獲得青島海關批準,其中,海運直購進口模式即將正式啟動。屆時,5大類43項商品可通過跨境電子商務直購。
“獲批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意味著開啟了網上‘絲綢之路’,將極大拓寬國際貿易渠道,帶動產業聚集。”保稅港區相關負責人說,直購進口試點啟動后,煙臺將打造保稅出口與直購進口有機結合,貨物稅與行郵稅合理利用,區內平臺與區外互接聯動的電子商務產業格局。
作為一種新興業態,跨境電子商務雖仍處于試點試推階段,卻已顯示出迅速的發展勢頭。依托跨境電子商務,煙臺外貿增長方式將得到進一步延展,其作為面向日、韓商貿重要城市的地位也將進一步提升。
去年3月份,煙臺成為全國第14個、我省第2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試點核心是“一個中心,三個平臺”的建設運作,即集中監管中心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通關服務平臺、通關管理平臺。目前,“進出口315”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已上線運行,集網上交易、商品展示、保真認證、物流配送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和集中監管中心正在加緊完善,近日即將開始測試。
“現在各地都在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這塊,由于按照行郵稅清關,價格非常實惠,加上有海關監管,質量可以保證,買了放心,對國內消費者非常有吸引力。”研討會上,一位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結合自身實際,保稅港區把突破重點放在特殊區域海運試點上。相比郵運、空運,海運渠道業務量大,成本更低,市場需求更為強烈。同時,煙臺對韓海運優勢格外明顯,至仁川港的海運距離僅有260海里,每周有中韓海運班輪10班,船舶航行13—14小時便可抵達。開展直購進口試點,煙臺將確定部分企業先行先試,綜合服務平臺企業、國內電商交易平臺企業、物流企業、報關企業、監管場所企業等五類企業可參與進來。在試點階段,5種類型的企業各選取1—2家。
按照煙臺市保稅港區提出跨境海運直購試點的初步思路,跨境直購將以如下模式運作:跨境電商企業在國外提前把跨境商品批量采購到設在韓國仁川、平澤的海外倉庫中,并在線上展示;國內消費者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下單,所購買商品在海外倉庫完成快件打包,由物流企業經中韓海運班輪運輸進境,抵達保稅港區跨境集中監管中心;電商企業辦理海關通關手續,以個人物品形式申報出關區,海關審核通過后快遞公司派送到消費者手中。
在青島海關跨境商貿電子商務直購進口試點商品清單中,包括服裝鞋帽、廚房用品、小家電、奶粉、紙尿褲等5大類43種產品。試點階段,每人每年年購物總額不超過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