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秦聰聰
實習生 張焱 閆丹
生活日報4月15日訊 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記者從省疾控中心獲悉,惡性腫瘤是我省居民第二死因,2013年,全省有14萬人死于惡性腫瘤。而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1年監測數據,我國當年新增癌癥病例337萬,相當于每分鐘就有6.4人患癌。
疾控專家指出,癌癥也是生活方式病,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癌癥的早防早治,45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健康體檢。
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高于女性
據世衛組織報告,2012年全球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199.4/10萬。我國2012年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41.2/10萬,占全國總死亡的23.7%,是全國第2位死亡原因。前10位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膀胱癌和宮頸癌。
15日上午,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所所長郭曉雷告訴記者,目前惡性腫瘤在我省的發病率約為267/10萬,惡性腫瘤在我省居民死因順位中居于第二位。
2013年,我省死亡大約60萬人,其中惡性腫瘤報告死亡數共14萬例。據2013年山東省疾病監測顯示,死亡率居前10位的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瘤、膀胱癌。“前10位死因死亡人數占總惡性腫瘤死亡的86.1%,前5位占所有惡性腫瘤死亡率的75%。”郭曉雷介紹,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高于女性。
我省肺癌升至首位 宮頸癌退出前十
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我省主要惡性腫瘤中,肺癌由70年代的第5位惡性腫瘤死因,上升到了2013年的首位。
胃癌由20世紀70年代的首位惡性腫瘤死因,下降到第2位;肝癌死亡位次保持不變,仍為第3位;食管癌由70年代的第2位惡性腫瘤死因,下降到了第4位;腸癌由70年代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乳腺癌由70年代的第8位上升至第6位;胰腺癌由70年代的非主要惡性腫瘤死因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7位;白血病由70年代的第7位下降至第8位;淋巴瘤由70年代的第11位上升至第9位;而宮頸癌則由70年代的第4位降為排名10位之外的非主要惡性腫瘤。
三分之一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5年年報,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為16.1%,胃癌為27.4%,肝癌為10.1%,食管癌為20.9%,結直腸癌為47.2%,乳腺癌為73%。 山東省腫瘤醫院內一科副主任醫師步兵認為,國內腫瘤發病率正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卻下降。雖然腫瘤治愈率較低,但患者的恐懼心理比疾病更可怕。
步兵告訴記者,一名患者乳腺癌術后第五年出現腰背部疼痛,由于患者對自己患有腫瘤持抵觸情緒,不按醫囑,擅自停藥,耽誤治療康復,后期腰背部劇烈疼痛,復查時已導致椎骨侵蝕。“患者對自己的病要有正確認識,醫生和家屬應積極引導,國家也應對公民強化腫瘤防治教育,避免談癌色變。”步兵遺憾地表示,在他接觸的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生物治療是癌細胞的最大克星
其實,癌癥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也是一種慢性病,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進行規范化治療,可以有效控制。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省醫藥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治療中心助理研究員王丹丹告訴記者,隨著腫瘤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生物治療已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后腫瘤治療的第四種模式,并且是唯一可能徹底殺死癌細胞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