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懸掛牌照 闖紅燈逆行常見
尷尬境地
身份尷尬老年代步車不上牌照樣滿街跑
據此前數統計,濟南市電動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除去二、三輪電動車,業內人士估計,濟南市至少有10萬輛代步車。
我們國家對機動車有一個標準,就是設計時速超過20公里/小時,另外一個總質量超過40公斤,有這兩個條件之一的都視為機動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法律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老年代步車應該納入機動車管理范圍。
按照規定,所有的機動車上牌,必須有正規的發票、合格證等證件,而且購買的車輛要在國家公布的上牌登記目錄范圍內,審核通過后才可以上牌照,同時駕駛員也需要有相應的駕照。但現在面臨的尷尬是,目前幾乎所有的老年代步車,都不在國家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范圍內,所以交警部門不能對其上牌。
然而,現在的老年代步車在沒有或者說沒能辦理牌照的情況下就大搖大擺走上機動車道,一些四輪電動車的最大時速遠高于50公里/小時,但安全防護、制動系統等各類機動車的性能指標遠不能與汽車相比。老年代步車的使用者大都沒有經過駕駛培訓,他們對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規不熟悉,對基本的通行規則缺乏了解,所以常發生違法違章行為。
執法尷尬管或不管都挺難 咋管正在研究
2014年5月,山東出臺“史上最嚴厲老年代步車整治措施”,禁止此類違法車輛生產、銷售和上路。但時至今日,老年代步車仍處于“廠家在生產、商家在出售,交警說上路要掛牌、開車要考證,但又沒有相應的駕駛證類型,也不能依法掛牌”的尷尬境地。
事實上,在不少一線交警看來,如果對上路的老年代步車“開罰”,執行時難度也不小。一交警表示,老年代步車使用群體以老年人為主,如果一上來就扣車、罰款,對方很難接受,而且綜合代步車駕駛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執行處罰時難度較大。面對開車上路的老年人,執法部門也處在“管”與“不管”的兩難境地。除了執法困難,許多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出于個人利益,對監管存在抵觸情緒。“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還需要相關部門各盡其責,形成打擊和治理合力。”
老年代步車在給一些中老年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逐漸成為道路上的安全隱患。一系列的安全問題、上牌照面臨的尷尬問題與管理執法難問題,亟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據了解,濟南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進一步強化治理代步車違法行為整治,力求通過一段時間的宣傳,遏制消費者購買“三非”代步車的勢頭。記者調查
代步車銷售火熱仍稱不掛牌就能上路
20日,記者走訪天成路、二環北路等多家老年代步車經銷店,不少賣家仍宣稱“不用掛牌”即可上路。
“以‘老年代步車’為主的迷你四輪車現在特受歡迎。”天成路一商家向記者推薦,“車輛比一般兩廂車小一些,不用上牌、不燒汽油,也不需要駕照。”他說。
據介紹,三輪代步車價格一般在七八千元,四輪的相對貴一些,平均售價1-3萬元不等。“只要充電8小時,最遠可行駛100多公里,時速一般在30-40公里之間,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和汽車一樣快。”一銷售人員稱,這種車小巧便捷,即使在交通擁堵的路段,也照樣游刃有余,停車、找車位都很方便。“一般買車的人都用來接送小孩,或作為老年代步工具。”
采訪中,一老大爺將自己騎舊了的一輛無棚三輪代步車更換為帶頂棚的新車。“只要加5000元就能換輛新車,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店主眉開眼笑,“今天生意不錯,一上午賣了4輛。”當記者提出想看看車輛合格證時,店主稱,“給你你也分不出真假,要那個干什么?”記者進一步詢問上路是否會被查,他笑著說,“交警一般不會查,真要查住了,把車要回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