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化妝品推銷員張小艷(化名),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一個山東省臨沂市臨港區老鄉。這名老鄉沒過幾天,便跟她借了一筆錢。后來,張小艷因結婚需要錢,便向這個老鄉催債,不想,卻因此走上了販毒的道路。短短兩個月間,她先后交易毒品4次,涉案毒資達7萬余元……
毒販落網牽出神秘女賣家
今年2月,臨港區警方在查控吸毒人員時得知,坪上鎮某村張某在當地“毒圈”小有名氣,且最近與吸販毒人員來往密切。民警隨即對張某展開調查,發現4月中旬以來,張某多次向身邊“毒友”販賣冰毒。
4月15日,民警獲得線索,張某攜帶毒品在坪上鎮曹某某家聚會。當天15時,民警將張某、曹某某等5名吸毒人員捂獲。其后,又將與張某存在毒品交易的馬某某等6人抓獲歸案。
經審訊,張某交代手中毒品是從青島一女性賣家張小艷處購得。“她是臨港經濟開發區壯崗鎮人,在青島那邊做化妝品推銷。今年清明節前夕和4月11日,在朱蘆鎮一個加油站,她兩次給了我300克冰毒,讓我代賣。”張某說。
4月16日,民警迅速趕往青島,對張小艷展開蹲守布控。4月17日下午,辦案民警在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某小區出租屋內將張小艷抓獲,現場查獲冰毒500克。
“上家”背后還有“大魚”
“我也是從‘上家’買的毒品。”張小艷說,她與“上家”共交易毒品4次。不過,每次交易,都是“上家”主動聯系她,與之約定交易時間、地點,然后在“上家”車上現金交易。為逃避公安機關打擊,狡猾的“上家”事先聯系張小艷時都會用不同的手機號碼。
然而,再狡猾的狐貍也會露出尾巴。3月27日,在臨港區朱蘆鎮一加油站附近,“上家”又賣給張小艷500克毒品,而她身上只有7000元現金。經一番討價還價后,雙方約定剩余貨款事后支付。兩天后,“上家”向張小艷催要剩余“貨款”,并向其提供了一個銀行賬號。當天,張小艷在一自動存取款機上將40000元現金存入了該賬號。
根據這一線索,警方查明臨港區坪上鎮某村的譚某某系該賬戶持有人。至此,譚某某進入了偵查民警的視線。4月27日20時,在臨沂機場附近將從濟南返回的譚某某抓獲。
到案后,譚某某供述,從去年7月份至今年2月,他網購毒品1000余克,并將所購毒品販賣給張小艷、張某等人牟利。
她的墮落 微友變“毒友”,走上不歸路
一名化妝品銷售員,是怎么走上了販毒路?這還得從去年年底說起,當時張某閑來無事,用微信搜“附近的人”,正好搜到回臨港區老家給朋友送化妝品的張小艷。三言兩語,二人便熟絡起來,并在不久后見了面。
張小艷回青島后,張某以做生意缺資金為由向她借錢,并承諾很快會還上。幾天后,“大氣”的張小艷抹不開老鄉的面子,通過銀行轉了16000元錢給張某。去年12月,張小艷婚期臨近,籌備結婚手頭一時拮據,加上害怕男友發現借錢的事,于是多次催張某還錢。張某稱沒有錢還,但能介紹一位有“冰”的朋友給她認識,并暗示她從這位朋友那里拿到“貨”以后到青島KTV里賣,能賺大錢。
掛了電話,張某便把張小艷的手機號碼給了與自己曾有過毒品交易的譚某某。“當天晚上7點左右,他(譚某某)就撥通了我的手機,催促我拿‘貨’。”張小艷說,就這樣,從來沒接觸過毒品的她意識到自己的微信好友竟是一名毒販。但在利益的誘惑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她還是抵擋不住,便與張某合伙干起了販毒的勾當。
今年1月上旬,在坪上鎮某超市附近,張小艷花10000元第一次從譚某某處購買了70克冰毒。回到青島后,她將毒品交給一個在KTV工作的朋友賣掉,獲得贓款11000元。此后,張小艷又先后分3次從譚某某處交易毒品800克。由于在KTV工作的朋友后來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手里的毒品沒有其他渠道出售,張小艷無奈將其中的300克毒品交予張某販賣,剩下的500克藏在青島家中洗衣機后面,等待時機出手。
誰知沒過多久,她就被辦案民警來了個人贓并獲。發財心切的張小艷傾盡家中積蓄,幻想通過販毒快速“致富”,沒成想,販毒不僅沒讓她掙著錢,還將給她帶來牢獄之災。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中。(英子 桂棟 肖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