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級加快,地煉生死大考

  “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銷路會越來越窄,將不得不面臨退出市場的命運”

  □ 本報記者 左豐岐

  實習生 李 巖

  日前國務院發布公告稱,將加快成品油質量升級措施,包括山東省在內的東部地區11個省市,從明年1月起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全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時間也由原定的2018年1月提前至2017年1月。同時,我國將抓緊啟動第六階段汽柴油國家(國六)標準制訂工作,力爭2016年底頒布,并于2019年實施。

  成品油升級將顯著降低車輛排放物中的含硫量,從而減少污染,改善大氣質量,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國三標準與國四、國五標準的主要差別在于含硫量的不同。國三汽油含硫量不大于150ppm,國三柴油含硫量不大于50ppm;國四汽油、柴油含硫量不大于50ppm;國五汽油、柴油含硫量不大于10ppm。并且,油品中含硫量的減少可以降低對發動機的腐蝕,減少沉積物的生成,燃燒更充分,使發動機更清潔,從而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裝置升級投資動輒幾億不升級沒出路,升級苦于沒資金

  粗略統計顯示,我省已經有超過80%的地煉企業可以供應國四及國四以上標準的汽油;但是柴油的標準仍以國三為主,僅有5成的企業可以供應國四及以上標準的柴油。

  “這個升級速度太快了,剛升級到國四沒多長時間,接著就得升級國五,不久的將來就是國六,企業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我省一地煉企業負責人表示,“成品油升級迫使煉化生產裝置升級改造,裝置升級的資金量巨大且投資回收期較長,讓我們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

  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介紹,近兩年來,國內經濟“三期疊加”效應愈發明顯,石化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特別是去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連續下行,國內油價出現“十連跌”的格局,地煉企業利潤空間被一步步打壓,生存處境愈發艱難。

  目前,大部分地煉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來自于資金方面,全國煉油企業將增加技改投資約680億元,但全省還沒有資金測算數據。

  近年來,為了達到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為了達到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山東地煉企業多數都經歷過擴產、升級,投資動輒幾億元甚至十幾億元,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由于成品油市場收益不及預期,目前多數地煉企業負債率較高,部分煉廠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現象,被迫停產。目前,我省部分地方煉油企業陷入兩難境地:油品不升級,沒有出路;升級改造,苦于沒有資金。

  但也有企業境遇不同。“從2011年開始著手產品質量升級規劃,直接按照國五標準進行產品規劃設計,先后投資5億多元進行生產裝備、工藝的升級改造,達到常規生產國五汽柴油的條件。成品油升級提前于國務院升級規劃。”5月10日,京博石化油品銷售總監尹國棟對記者說,京博石化公司現在已經具備大批量生產國五標準汽柴油的能力,另外還可以生產小部分適用于高端轎車的藍色動力車用汽油。該公司高端汽油生產技術處于國內地煉企業的高端水平。提前迎來新一輪洗牌 3年淘汰及轉產落后地煉企業20余家

  “成品油升級不僅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通過油品升級、提高油品標準,形成政策倒逼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煉油產能,推動煉油企業轉型升級。”日前,省經信委副主任王信在全省煉化企業成品油升級座談會上表示,這將是推動地煉企業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的契機。

  據介紹,我省去年就出臺了地方煉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促進我省地煉行業轉型升級,和整體水平顯著提高,計劃3年內淘汰及轉產落后地煉企業20余家,縮減落后煉油產能約1200萬噸。目前,我省共有地方煉化企業49家,一次加工能力合計1.3億噸左右,占全國地方煉化的70%以上,規模、效益在全國居首位。

  “今后金融機構會提高煉油企業貸款門檻,面對油品升級大趨勢,部分煉化企業力不從心。鑒于當前國家對高耗能產業采取優化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煉油產業恐難以尋求政策扶持。”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孟凱說。

  據介紹,我省也將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完善地方煉化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并且對主動淘汰落后產能并進行改造升級的骨干企業,爭取國家優先給予原油進口配額的支持;對關停的企業,探索建立碳排放權、排污權、能源消耗等交易市場以及其他退出補償辦法,對其給予政策性補償,多措并舉鼓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轉型升級發展。

  “隨著油品質量的不斷升級,成品油市場將經歷一次洗牌,一些規模較小的地煉企業的銷路會越來越窄,將不得不面臨退出市場的命運,資源將向優勢企業集中。”隆眾石化網分析師王倩倩表示。

  這也與業內多數專家的看法一致,在新常態大背景下,隨著諸多政策的落地及各方面要求的不斷提升,山東地煉行業將加速兩極分化,部分裝置落后、實力較弱和資金短缺的企業將不可避免地被淘汰,我省地煉行業將提前迎來新一輪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