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靡笄秋來
山無棱,天地合,未敢與“泉”絕。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我無法想象,當濟南失去了泉水,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自從黃庭堅寫下“濟南蕭灑似江南”之后,無數文人墨客便愛上了濟南這源自于泉水之靈的風骨氣韻;自從乾隆皇帝一道御旨親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開始,泉水就成為了整個濟南最驕傲的擁有;自從老殘先生向世人傳頌著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個性之時,濟南的靈魂便被定格在這一方方泉池之中了。
是的,泉水是濟南的靈魂,也是流淌在每一個濟南人身體里的血液。最難忘長輩們說起數九寒天去泉池子里可以用溫水洗衣服時的得意神情,在那個年代里,再苦的生活也會被泉水滋潤地甘甜無比。也不會忘記那些泉水歡騰噴薄的日子,隨手一指就可以告訴外地的游客,什么叫做“三尺不消平地雪”,什么叫做“平地涌出白玉壺”。更不會忘記,那甜甜的泉水,甜甜的泉水豆腐,甜甜的泉水茶湯,從舌尖滑入喉頭的沁爽幼滑,從喉頭到心頭的稱心意足。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我再愛這座城,也無法忍受得了它有一日沒了泉。去看看奄奄一息“水波不興”趵突泉,去看看昔日清澈見底的護城河成了“干枯見底”,去看看只能銜著“口水”嘯月的黑虎泉,去看看城郊早已干涸多日卻無人問津的百脈泉、墨泉,去看看那些無名小泉干枯的池子里長出的一尺多高的芥草,場面不可謂不慘烈,不可謂不觸目驚心。

請讓我們銘記這個夏天,讓我們珍惜每一滴泉水吧!從此不要再將泉水的噴涌當做是理所當然的必然現象。當一滴雨珠落在南部山區,歷經地下千難萬阻,以最優雅的姿勢重生在泉池里時,這一滴水的升華本身也是一種難尋的盛況。這一滴水,即便是不吃、不喝、不用,它出現的本身,也都是對濟南城市文化的一種印證,對濟南城市靈魂不死的一種堅守,對濟南城市歷史的一種輪回。老天賞濟南一滴雨,濟南必定涌泉相報。

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泉水不再流,我不知道失魂落魄的濟南將何去何從。仿佛春夏秋冬不再變換,仿佛花草樹木全部失色。再也不想對著一張過去的照片讓游客們腦補泉水噴涌的景象,再也不想對著干枯的泉池興嘆那不珍惜的過往歲月,再也不想讓我們的城市,以這樣一種尷尬的丑態,登上新聞頭條。干涸的泉水,像是一道道丑陋的傷疤,我們不忍揭開卻又不得不揭開,不痛則不通,只希望流連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泉水做點什么,為整個城市的榮光,做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