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當很多人忙著到商場購物或者到景區旅游時,也有不少市民獨辟蹊徑,喜歡開車去郊區尋訪那些古道古街古村落。在此給讀者朋友推薦幾條古道、古街,它們距離濟南市區都不是很遠,開車的話,最遠的地方個把小時的工夫也就到了。


搬倒井、小嶺、大嶺,三村都有千年古山道 看點:泉水井、古碑刻、小水庫、石頭房

章丘市文祖北村古道章丘市文祖北村古道


  以前,濟南南部山區有一條通往城區的古山道。它北起千佛山東南側的開元寺大佛頭附近,中間經過市中區的搬倒井、小嶺、大嶺等幾個村,一直延續到歷城區的西營,全長約30公里。可現在,多數古山道都消失了,只在搬倒井村、小嶺村、大嶺村一帶的山間村落里,還殘存著三四公里長的路段,不過已經很不完整了。
  這條古道沿途有山有泉,有古村有古跡。游人走在石板路面上,不僅可以欣賞山區的自然美景,也可以探幽訪古,親身感受古人的信息,別有一番情趣。
  游客要去游覽的話,不妨從二環東路旁邊的搬倒井村進入。該村以村中的搬倒井而得名,走進村子,首先可以看看這口古老的泉水井。然后再到村南的山坡,去尋找上山的古山道。這段彎曲的古山道是一條石板路,大約300米長,保存得比較完好。有的地方由兩排石板鋪成,寬約1.5米,有的地方由一排石板鋪成,寬約半米。每隔幾塊平鋪的石板,就有一塊起阻擋作用的豎立鋪設的石板。有的路段路面則因地制宜,直接由山體巖石鑿平。
  沿著古山道從山嶺的豁口爬過去就是小嶺村。小嶺村的石板古道仍在用,較完整路段有三四公里長。從村南進村,就看見一條石板道從山坡延伸到村里,旁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山水溝穿村而過。一些殘留的老石頭房子沿溝和古道而建,錯落有致,很有味道。在山水溝旁邊,還有石拱橋,以及零星分布的小水庫。
  嵌在沿路墻壁上的一塊明代萬歷年間的石碑顯示,這條古道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了。
  路程:從二環東路與旅游路交界口沿二環東路向南約3公里。


章丘博平村古街兩旁,有成片的老建筑群 看點:罕見的“三合樓”建筑、八字影壁、古院落

章丘市博平村“三合樓”章丘市博平村“三合樓”


  章丘市普集鎮的博平村是一個古村,村中的東西大街,以前是一條古代“官道”。在大街北側,有一條平行的鄉村土路叫“北街”。當年官道兩側都是黃金地段,人來人往,大部分門臉都由商家占據,而村中大戶人家為圖個安靜,大都喜歡在“北街”兩側修建住宅,慢慢發展成了十幾座宅院連成一片的老建筑群。
  現在的北街,寬約4米,長約200米。在大街兩邊,至今還有許多高大氣派的老式門樓和老宅院。這些門樓,一般都是墊高修建在石基上,由土磚砌墻,青瓦覆頂,小花瓦拼成的正脊在兩端高高翹起,樣子很有特點。
  村中的劉家祠堂,是一組古建筑群。現存建筑主要由兩個院子組成,兩院子之間是一座影壁式的院墻,中間是一座拱門。拱門兩側各有一扇圓形窗戶,窗戶中間是一塊青石雕刻的“卍”格扇。
  最北面的祠堂正殿,是當年供奉劉氏祖先牌位的地方,兩邊是東西廂房。正殿修建在高臺之上,面闊三間,前出柱廊抱廈,正殿的屋頂比兩側的廂房高,正脊上有精美的纏枝花卉磚雕。在正殿墻壁上,有一塊民國碑刻,見證著該村至今已經有700年歷史,比聞名的古村落朱家峪還要古老。
  在劉家祠堂東側,有一座比較少見的八字影壁。祠堂影壁下部為青石基座,中間是黃磚砌的墻體,頂部則是青黑小瓦的歇山式結構。這三種色彩搭配的建筑,很有滄桑感。
  與村中其他老宅不同,博平村村委會所處的傳統院落比較有特點。除了正房是兩層樓外,東西廂房也都是二層建筑,屬于典型的“三合樓”建筑。這樣的建筑不但在農村老民居中十分少見,就是在濟南市區的老建筑中也很稀奇。
  路程:距燕山立交橋約55公里。
章丘文祖北村古街,直通齊長城關隘——錦陽關 看點:石閣子門樓、大石獅子、老字號宅院
  章丘市文祖辦事處文祖北村也是一個古村,它處在一條古道上。古街道兩旁,不僅有古石閣子、古石獅子,還有一座接一座的老院落。
  游客可從文祖北村的南頭進村,迎面就能看到一個古老的石閣子門樓。該門樓主體用石頭砌成,上面有磚壘的圍欄。在中間位置是一個拱形大門洞,能容四五個人并行。
  在門樓的外墻上,鑲嵌著一個匾額狀的石頭,應該是書寫石閣子門樓名稱的地方,但由于被白灰覆蓋,已經看不清字跡。但如果問一下年長的村民,他就會告訴你,這個閣子門樓叫大士閣,門洞是以前進村的關口,也是南北古道上的一個大關口,它往南直通齊長城的關隘——錦陽關。
  由于村子處在古道上,村中古道兩旁的商鋪和院落有很多,老式院落一座接一座,有的已經破落,有的還保存比較好,有的院落還有人居住。
  其中,一座叫“慎德堂”老字號宅院,堂屋整體保存得比較好,刻有“慎德堂”三個字的木質門匾還保存在三道門的門梁上。
  在一個叫做大獅子胡同的路口,還遺留有一只雕刻精致、據說是明代遺物的石獅子,這個胡同就是因為有它而得名,它似乎在靜靜地觀察著來往的人群。在其對面還有一個小獅子胡同,也是因為有一只小石獅子。
  這里村民會很自豪地說,這條大街在以前就像現在濟南的經十路,很是熱鬧繁華,來往的客商整天穿行不斷。
  路程:距燕山立交橋約60多公里。


濟南最長、最完整的 古石板街——終軍街 看點:老商鋪、老院落、古青石板

仲宮鎮終軍街兩邊的老房子仲宮鎮終軍街兩邊的老房子


  在歷城區仲宮鎮的仲南村和仲北村之間,有一條貫穿兩村的青石板街,叫終軍街。它之所以得名“終軍”,源于當地出生的一位歷史名人——少年英雄終軍。
  這條街南北長約1400米,以前只有3米寬,現在拓成了6米寬。其具體的鋪設年代,眾說紛紜,有的說它從西漢時便存在,有的說是明清才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條石板街歷史上曾多次維修過。盡管經過維修,現在的終軍街還是青石板路。
  如果按照西漢時終軍街就存在的說法,它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才有了“終軍街是濟南最古老、最長、最完整的一條石板街”的說法。的確,從街上散落的石碑和街道兩邊遺留的老院子、老商鋪,就能印證古街的古老。
  路程:離二環南路與英雄山路僅十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