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綜合消息 據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東營墾利是黃河沖積平原上的一個縣城,擁有大片的土地資源。這些土地資源有一個特點,大都是鹽堿地荒地,然而這些年有很多人投入大量的資金,對這些鹽堿荒地進行開荒改良,把鹽堿灘變成能種莊稼的良田,墾利縣鄒占春鄒大爺就是其中一員,他承包了當地的1000多畝鹽堿荒地,經過努力把鹽堿地變成了桑田。可是好景不長,他的1000多畝桑田卻因為一個工程又變回了鹽堿地。
多年努力千畝鹽堿荒地變桑田
老鄒說,每當自己站到地邊時,放眼望去,看到地里的這番景象他心里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
原來,老鄒是河北人,今年72歲,退休后,一直閑不下來,就帶著老伴來到東營創業。東營的大片荒地資源,一下就把老鄒給吸引住了,他覺得這里應該比較具有開發價值,就這樣老鄒在2008年從別人手里承包下來1150畝荒地,簽完合同,他緊接著就對承包的荒地進行了改造——投入大量資金,挖了很多排堿溝和上水渠,修了十九個進水閘門,修了兩處過路橋涵,還挖了2000多平米的水庫,建了一座抽水站,對大面積地進行了整平。
鄒占春的項目經理孫相成告訴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記者,“這個地方太缺水了,去鎮上要點水來我們就搶著抽,我們光壓堿壓了兩個月。”
就這樣老鄒和自己的項目經理孫相成帶領工人們,經過近一年的耐心改造,1150畝荒地基本上可以種莊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