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淄博9月3日訊(記者 孫晨)9月3日,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北京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大閱兵,10個徒步方隊首次以英模部隊的名稱命名,其中“劉老莊連英模部隊”徒步方隊教練員指導陳寶華是淄博人,此外儀仗兵出身的他也作為國防大學方隊的一員參加過1999年國慶閱兵,值得驕傲。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大閱兵是新中國舉行的第15次閱兵式。以往的十四次閱兵,整齊劃一的徒步方隊,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背后卻有這樣一群人,與受閱隊員同吃同睡,同上訓練場,卻無法走上長安街。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名字,但他們都有著一個相同的稱呼,閱兵教練員。今年38歲的淄博人陳寶華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陳寶華,淄博淄川區羅村鎮人,1994年12月應征入伍,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隊員,1998年調入國防大學,擔任1999年閱兵國防大學方隊教練員,同時也作為方隊隊員參加了那次閱兵式。
8月28日上午,大眾網記者撥通了陳寶華電話,訓練的口號聲電話里聽的很清晰。電話里的陳寶華話不多但很干脆,他告訴記者,此次閱兵他擔任“劉老莊連英模部隊”徒步方隊教練員指導,整個方隊有十多位教練員,他們從今年二月份開始訓練,五月底開始進駐北京閱兵訓練基地,參加閱兵指揮部組織的集中訓練。陳寶華說,七個月來,隊員們平均每天踢正步約30多公里,戰士們有些習慣性的動作糾正起來比較困難,印象最深的是方隊里有個戰士頭部姿勢習慣性的歪一點,從開始一直到現在,數不清糾正了多少次。
據媒體報道,“劉老莊連”英模部隊方隊,以濟南軍區54集團軍某師為主體組建。“劉老莊連”現為這個師某團四連,抗戰時期為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1943年春,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這個連在淮北地區劉老莊一帶與3000多日偽軍展開殊死搏斗至彈盡糧絕,全連82人全部壯烈犧牲。戰后該連被重新組建,并被命名為“劉老莊連”。陳寶華說,他在濟南軍區某部隊服役,這一方隊又是以南軍區54集團軍某師為主體組建,感到很驕傲,同時也有不小的壓力。
說起1999年那次閱兵,陳寶華還記憶猶新,他說,當時他與其他5名戰友接到命令,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調入國防大學任閱兵方隊教練員,這其中包括4名一同入伍的淄博籍戰友。陳寶華說,1999年8月10日,部隊領導召集他們戰士教練員開會,會上宣布8名教練員進入受閱方隊參加10月1日國慶閱兵,其中包括他和另外2名淄博籍戰友?!拔覀兪菑膬x仗隊過去的,基礎比較好,可能也是為了提高整個方隊的質量。”談及以教練員身份進入方隊的原因,陳寶華說。作為儀仗兵出身的陳寶華,參與過多次外事接待任務,對于進如受閱方隊當時也有所準備,但是當正式宣布的時候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和喜悅。
10月1日,9時40分,所有受閱方隊集結完畢,國防大學學員方隊,緊跟三軍儀仗隊,成為第二個出場接受檢閱的徒步方隊。陳寶華說,當時他位置是第一排第十三名,在兩個領隊后面的中間位置,俗稱方隊的“釘子兵”,承前啟后,確保排面更穩固,由于位置的特殊性,訓練也比平時要求更加嚴格。“這是他軍人生涯中一次難忘的經歷?!标悓毴A有些激動。
天安門東華表到西華表之間的距離為96米,受閱徒步方隊每步75厘米,共128步。為了這96米,他們需要付出幾個月甚至十幾個月的努力,而這卻是每個受閱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他們一生中難忘的經歷。據了解,1994年是解放軍儀仗隊首批從淄博招兵,一共有20人,而今參加過1999年閱兵的只有陳寶華還在服役。
9月3日,陳寶華也以教練員身份到達受閱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