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博山區石門鄉的一個村莊,位于博山區西北,博山、章丘、萊蕪三地交界處,地處山區,山勢多峻險之處。 西廂”過去是有名的貧困村,也正因為如此,這里的生活環境等基本保持了原生態狀態。青翠的松柏一樹樹一叢叢,滿山遍野。
西廂村,是一個休閑避暑的圣地。盛夏的氣溫比城區平均要低7--8度,村子處于群山環抱之中;春天山花爛漫,各種山野小花點綴于蜿蜒的進村小路兩邊和房前屋后,隨手就可以摘的香椿芽和花椒芽到處都是。夏天山間小溪歡快奔騰、悅耳動聽,各種鳥鳴和蟬聲交相輝映,彷如置身于世外仙境。秋天整個村子都被金色的柿子、紅彤彤的山楂、火紅的楓葉,以及不知名的或黃或紅的樹葉描繪成一幅美麗的油畫。
西廂村地處山谷中,山上植被較多,因而為村民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山中植被所貯藏的雨水化作了涓涓小溪,溪水清澈甘洌,由南向北貫穿全村。小溪在村南水勢較大,流經村莊時,漸漸滲入地下,到村北頭時水勢已減弱許多。溪水滲入地下,為村里的水井提供了水源。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用山石板砌成的,巷道很窄,石屋高大而沉重的陰影投在不足兩米寬的石巷里,仿佛是把上幾個世紀的時間都凝固在了這山村石屋群中。即使是在強烈的陽光中,成群的青灰色的石屋也給人凝重、蒼涼的感覺,那感覺來自石屋本身的質感,來自山村遠離塵囂的古樸,也來自長年居住在此的山民那板石一般堅韌的生命力。
西廂村有一種靜謐淡雅的美,建筑全是就地取材,石頭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小橋流水,村中心的老松柏見證著村子的歷史和滄桑。由繁華都市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你心底會有一種鮮明的對比‘繁華--蕭條’。
村子由于偏遠難行,年輕人大多已遷走,很多房舍已經破敗,讓人感覺就是到了一處戰后遺址。隨著近年經濟的飛速發展,兩種思想也在這里激烈交鋒,原居民的老宅多被一些成功人士買走。山里的年輕人厭倦了這里的寂寞、清貧,而成功人士卻看上了這里的寧靜、美麗。過路的我們看到了這種時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