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濟南市環保局發布倡議書,倡議過年不放鞭炮。據統計,每年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和十五等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時段,濟南PM2.5、PM10等濃度均出現大幅上升。為保障全城空氣質量,濟南市環保局倡議市民一起捍衛“泉城藍”。當我們推開窗戶,看到清澈的藍天白云,看到夜晚璀璨的繁星時,您做出這些改變都是值得的!

  人人放一掛鞭

  濟南就變重污染

  記者了解到,今年鞭炮燃放的具體時間是從臘月廿三到正月十五。其間,在繞城高速以內的限放區是可以燃放鞭炮的,不過,像加油站、學校以及人員密集場所依舊不能燃放。雖然過年期間可以燃放煙花爆竹,不過,18日,濟南市環保局發布了過年不放鞭炮的倡議書。

  倡議書中提到,每到年終歲尾,都會增加一個污染源——煙花爆竹。每逢春節假期,整個濟南市就籠罩在鞭炮聲和火藥味中,能見度下降,空氣質量指數“爆表”,霧霾和PM2.5成了春節的特色。

  據了解,煙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木炭粉、硫磺粉和其他的金屬粉末,這些物質釋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其他顆粒狀的污染物。污染的空氣被吸入人體,會增加多種呼吸道和器官疾病發生的幾率,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每年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和十五等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時段,受燃放污染的影響,濟南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濃度均出現大幅度上升,特別是PM2.5濃度的增加更為顯著。尤其是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大量煙花爆竹燃放后的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將對空氣質量產生明顯影響。

  一響鞭炮究竟能產生多少PM2.5?此前,記者曾經做過實驗,一響鞭炮大約產生5872ug的PM2.5。而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鞭炮是500響和1000響。按照濟南市區約570萬人口,面積535平方公里,污染高度按150米算,假設每人燃放一串1000響的鞭炮,則產生33.5噸的PM2.5顆粒。這33.5噸的PM2.5顆粒若均勻分布在城區面積內,則濃度升高至每立方米417ug,也就是說,如果原來的空氣是優,低于每立方米35ug,燃放后的空氣質量則會變為嚴重污染。

  燃放煙花爆竹

  引發事故年年都有

  每年春節都會有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事故。就在猴年春節假期里,濟南就因煙花爆竹燃放,引發多起眼球炸傷事故。據以往的新聞報道,春節假期短短幾天里,濟南第二人民醫院就接診了5起傷勢較為嚴重的病人。患者當中,甚至有8歲、10歲的小男孩。

  就在2016年12月,就已經有因煙花爆竹存儲不規范而發生的爆炸傷亡事故。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一村民家中非法存放煙花爆竹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016年12月24日,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九龍廟村一村民家中非法存放煙花爆竹發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

  此外,燃放鞭炮增加了環衛工人清掃負擔,產生的污染物,對我們身邊患有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危害較大。同時增加了火災隱患,讓孩子處于危險之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