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說起“華光路”幾乎無人不知。它是我市第一條以企業命名的道路。1996年華光買下了這條路的冠名權,如今的華光已躍然而成為淄博耀眼的“當代國窯”。
20年間,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華光路兩旁的街景發生了滄桑巨變,而為之冠名的華光陶瓷也經歷了涅槃重生。
萬事萬物皆在舍得之中。歷經時間的洗禮與沉淀,舍去全國最大陶瓷企業集團的名號,舍去低收益、低附加值的貼牌生產,集約發展,高端定位,華光,可以說已經成為我國當代陶瓷生產最高水準的象征,扛起國瓷復興、重返世界舞臺的重責。
從最大規模到最高水準
上世紀90年代,華光集團通過股份制改造、收購、兼并、租賃、聯合、控股、參股等形式,發展多元混合經濟,由一個生產低檔日用瓷的小廠,發展成為擁有14000余名職工、22個成員單位、7個控股公司、24條窯,以高檔出口瓷為主導產品,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對于這家成立于1961年,最初以豆腐乳壇子為主打產品的小型國有企業來說,能有這樣的成績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華光陶瓷成為所有華光人和淄博人的驕傲。
然而,風光的背后隱藏著危機。從上世紀末開始,市場和政策的風向悄然變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家對燒煤、燒油窯爐和制漿造紙等政策調整,環保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產品低價同質嚴重危機面前,許多企業沒有邁過這個坎,選擇了出走、破產、倒閉,有的則選擇了堅持、尋路。華光屬于后者。
華光公司董事長蘇同強和班子經過冷靜分析,提出精干主業,卸掉包袱,集中發展高檔骨質瓷,發展高新技術陶瓷;堅定不移地走品牌經營、自主創新、精細管理之路,把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的目標定位在創中國第一品牌,世界陶瓷知名品牌上。
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陶瓷產業,投入巨資引入英國、日本、意大利等世界最先進的陶瓷設備,采用世界一流的技術工藝和產品標準,并對窯爐進行大規模改造,把主要燃料由重油、煤轉變為液化氣、天然氣,實行窯爐微機自動化控制,徹底改變了企業普遍存在的裝備落后、工藝水平低下且煙塵、硫化物排放問題。為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創造了條件,也加大了華光引進外資、發展品牌經營的機遇。
從生活用瓷到文化創意藝術品
在華光國瓷文化藝術中心內,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瓷器在燈光下相映生輝,向往來的參觀者訴說著各自的故事。每一次駐足和流連,都是一次心與瓷的對話。
中國日用陶瓷泰斗張守智曾經對華光進行了高度評價:“真正能體現中國當代高檔陶瓷水平的應該是淄博陶瓷,華光是最優秀的代表。華光生產的骨質瓷系列產品,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含鉛量為零的天然礦物骨質瓷。”
1997年,華光集團投資6000多萬新上骨質瓷產品,用一年多時間建成當時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生產線。2003年,歷經三年多的開發,抗菌陶瓷成功上市,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大腸桿菌與葡萄球菌的抑殺率達100%;2004年,研制出高品質的無任何鉛鎘溶出的“高光澤無鉛釉”,此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發明專利;2006年,華青瓷面世并榮獲國家發明專利,開創了現代青瓷的新紀元在陶瓷材質創新的道路上,華光人攻堅破難孜孜以求。
以不斷推陳出新的優秀材質為載體,華光陶瓷的造型、設計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現在的華光陶瓷細分為“APEC首腦用瓷”、“國瓷仕家”、“國瓷家宴”、“國瓷生活”、“國瓷風尚”、“國瓷茗品”、“國瓷茗道”、“國瓷傳世”、“國瓷藝術”等十大系列,將陶瓷天生所具有的文化創意產品屬性表現地淋漓盡致。
《浪漫晨曦》餐具,櫻花浪漫溫馨,似水墨揮灑于宣紙之上,似少女淡掃初妝,雅致清新,獲第八屆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夢幻卡布里》餐茶具,深邃的藍色主調傳遞出靜謐怡人的氣息,白色花朵洋溢著浪漫主義意式風情,獲第十屆全國設計與創新評比大獎賽金獎;《秋碩》彩繪瓶,蓬勃的棕櫚樹結出珍果,八哥兒喧鬧枝頭,動靜結合,勾勒出一幅南國秋景圖,作品獲“大地獎”金獎。
2015年中國3大陶瓷頂級創新評比,華光收獲滿滿。第五屆中國陶瓷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精品展覽會暨“大地獎“陶瓷評比中,華光斬獲4金;第八屆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獎賽上,力奪2金。四年年一屆的第十屆全國設計與創新評比中,橫掃3金。
從“咖啡杯王國”到“當代國窯”
“中國瓷,復興夢。重塑中國陶瓷產業的輝煌,不僅是民族產業崛起的需要,更是國家文化復興的象征。陶瓷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是使中國當代陶瓷回歸世界舞臺中央的必然選擇。”蘇同強說。
2015年10月,第二屆中澳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布里斯班隆重舉辦。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華光國瓷設計總監何巖設計制作的金合歡杯是本屆電影節獎杯。黃曉明等眾多明星齊為中國陶瓷舉杯,華光國瓷閃耀布里斯班。
金合歡杯色澤青翠,造型優美,猶如兩只靈動的袋鼠托舉著金光燦燦的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作品將中國的青瓷藝術與澳大利亞的文化傳統完美融合,寓意中澳文化的和諧交融與友誼的蓬勃發展。華光陶瓷在國際舞臺上的華麗表現又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在國內搶市場,面向世界爭高低”,發展外向型經濟,這是華光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的發展戰略。然而那時的出口產品,正如“中國制造”過去的命運一般,大多沒有自主品牌。像那風格鮮明、家喻戶曉的雀巢咖啡杯,曾經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華光生產的。有銷量,產品價值卻很低;有賬算,中國陶瓷的復興夢卻還遙遙無期。
再好的產品,放錯了地方,只能淪為地攤貨。權衡之后,華光果斷放棄了低端、低質、低效的發展,選擇打造自主品牌、進入高端市場。
奧運巨獻“和諧五洲壺”、中南海用瓷“紫光神韻”、2014APEC首腦用瓷“國彩天姿”華光的產品得到國內最高等級的認可。2009年,首批被授予“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地域品牌。先后進入北京燕莎、上海東方商廈、成都仁和春天、青島海信廣場等國內最高端市場。敲開了世界奢侈品新興地迪拜的大門;進入美國高端家具用品連鎖商場cratebarrel;在美國洛杉磯貝弗利山莊、紐約第五大道等國際大品牌集中的高端市場,華光陶瓷的價格直逼世界著名陶瓷品牌
在華光陶瓷的帶動下,我國其他陶瓷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中國陶瓷在國際市場上價值逐步提升。
2015年11月5日,第21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廳隆重開幕。華光國瓷受邀參展,所展13件作品在盧浮宮精彩亮相,為法國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國當代陶瓷的藝術風采與國粹神韻。其中3件國家級大師的作品被盧浮宮永久收藏。
路在腳下延伸,華光轉型發展的故事仍在精彩繼續。
(淄博新聞網通訊員 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