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兩天濟南再次受到霧霾侵襲,但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藍天數達到203天,比上年增加59天,整體“氣質”的確好轉。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更是連續3個月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后10名。

  霧霾天減少背后,“天幫忙”與“人努力”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對于濟南“氣質”連續退出后十,兩者哪個作用更大?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春節3個良好天

  多虧少放煙花爆竹

  2017年1月,濟南市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倒數第十一位,以0.07的微弱優勢“驚險突圍”。

  “就在1月31日下午,濟南還是倒數第十位,到了晚上五六點鐘,濟南才以微弱優勢退出后十。”濟南市環保局局長高立文說,“1月份濟南能退出后十名,還要感謝濟南市民春節期間少放煙花爆竹。”

  今年春節之前,濟南市環保局率先發布倡議書,倡議過年不放鞭炮。根據濟南市往年的數據統計,每年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和十五等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時段,PM2.5、PM10等濃度均會出現大幅上升,特別是PM2.5濃度的增加更為顯著。而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大量煙花爆竹燃放的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將對空氣質量產生明顯影響。

  不過,從除夕(1月27日)至初六(2月2日),濟南的空氣質量狀況一直不錯,不少市民把這幾天的藍天白云叫做“春節藍”。濟南市民高先生介紹,過節期間確實感覺到了放鞭炮的要比往年少很多。“往年除夕夜里看個春晚,都要把聲音調到最大,特別是在跨年的那一段時間,因為窗外的爆竹聲太大,年初一早上也沒法睡懶覺,總是被鞭炮聲吵醒。”高先生說,“今年竟然沒有受到鞭炮聲的太多騷擾。”

  數據顯示,濟南市春節期間,空氣質量良好3天,輕度污染4天,良好比率42.9%。與2016年同期(除夕到初六)相比,各主要污染物濃度均有所下降,其中,PM10平均濃度下降31.5%,PM2.5平均濃度下降32.1%。

  “除了放鞭炮的市民少了,今年春節期間擴散條件也比較好。”濟南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除夕至初六,濟南市區整體氣象擴散條件較好,其中,1月27日、29日和2月1日開始分別有一股冷空氣,對空氣質量改善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1月31日那天恰逢初四,還擔心一陣鞭炮就把指數頂上去,不過濟南鞭炮放得少,空氣質量反超了別的城市。”高立文說。1月份濟南的“氣質”綜合指數是10.56,倒數第十位城市10.63,在下午5點左右,才開始反超,只高出了0.07。

  散煤整治球墨關停

  減排效果突出

  1月份氣質轉好,也讓濟南實現了連續三個月退出后十名,用高立文的話說就是六個字,“人努力,天幫忙”。2016年,濟南的確在大氣污染治理上,采取了高壓鐵腕措施。

  濟南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是減燃煤。在濟南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來源中,燃煤占29%,處在第一位。為此,濟南確定了“長短結合、以短期為主,標本兼治、以指標為主,主客觀結合、以主觀為主”的防治思路,其中淘汰改造建成區燃燒鍋爐就是措施之一。

  2016年,濟南建成區內35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共淘汰131臺、2012蒸噸。經過初步測算,這些鍋爐的淘汰及改造,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3831噸,氮氧化物1954噸,煙(粉)塵1275噸,分別占市內五區(除長清區)和高新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總量的15.3%、6.1%和2.22%。

  此外,濟南市還進行了清潔型煤的推廣,集中開展散煤整治,接近30萬戶居民實現生活燃煤清潔化。在2月16日的全省環境保護電視電話會議上,副省長張務鋒介紹,根據監測數據,凡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作進展快的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就大,特別是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等市,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高立文介紹,目前濟南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已完成41家,外熱入濟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去年,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已全面關停,這對濟南市污染物排放量減少有很大作用。”

  燃煤是PM2.5的主要來源,而PM10貢獻率最大的則是揚塵。在治理揚塵上,濟南將基坑開挖納入施工許可管理,推行“卸點付費”制度,對問題企業嚴管重罰。嚴格控制燒烤等低空源污染,城區主次道路機掃率提升至93%,實行每天“五掃五灑”,綠化帶半月“一沖洗”。此外,為了治理尾氣,濟南推出了治堵“十大措施”,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投放公共自行車1萬多輛。

  高立文說,“要想讓退出后十成為常態,今年在這些措施上還要繼續保持。”今年10月底前,濟南境內將基本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以及茶爐大灶、經營性小煤灶。

  大風天整體減少

  空氣改善不單靠風吹

  “人努力”之外,“天幫忙”的確也是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大原因。據省氣象臺氣象專家介紹,霧霾的擴散與大氣狀況和天氣狀況都有關系。

  不過專家也表示,從2016年11月到2017年1月,濟南大氣水平活動并不頻繁,也就是說大風天氣不多。而且從這幾年氣候統計也發現,大風天氣整體呈一個減少的趨勢,每年的變化情況較往年不大。

  另外,大氣垂直分布也會影響霧霾擴散,如果是逆溫的情況下,即地面氣溫低、高空溫度高的話,相當于給濟南上空蓋了一個“鍋蓋”,這種情況不利于大氣擴散。近三個月肯定有逆溫的情況發生,但這一數據到底增加還是減少,目前尚未有詳細統計。

  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還指出,拉尼娜也有可能間接對空氣擴散有一定影響,因為拉尼娜發生的年份,降水和降溫比較普遍,對空氣改善有一定幫助。但近日,國家氣候中心確認冬季拉尼娜未形成,所以今冬被熱炒的“冷冬”也失約了。綜合上述多種因素,盡管人們習慣說霧霾消散全靠“等風來”,但氣候專家表示,濟南近期空氣質量好轉,除了與氣候因素有關外,更與自身改善關系密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任磊磊 實習生 郭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