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異地就醫報銷更便捷,是百姓共同的心愿。有些外地患者往往病還沒看,就先奔赴千里之外的參保地辦理轉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這意味著,用數據代替百姓奔波,外地人不敢看病的辛酸即將化解,墊付巨額住院費用的歷史也將終結。

醫保話題一向熱度不減。(資料圖)
看病來回奔波,難倒外地病人
對于異地就醫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副院長孫豐源已經連續幾年關注,今年終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他感到很欣慰。
此前,孫豐源接診過一位來自貴州的眼眶腫瘤患者。“病人來了之后,我告訴他要住院,他卻提出先回老家辦理轉診手續再回來住院。我問他為什么不辦完轉診手續再來咨詢,患者的回答也讓人心酸。他說,萬一你這里治不了,我提前開了轉診證明也沒用,去別的地方還得重新辦。”
“有些農村來的患者不能直接在我們醫院刷卡,就得先墊上。等他治完病回去,要層層走報銷流程,拿到錢又得經過一段時間,這實際上給他們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孫豐源介紹。
很多外地人“病不起”,除了需先墊付醫療費,難倒他們的往往還有就醫地和參保地的來回奔波。“試想一下,病人病還沒治呢,就已經開始來回折騰了。路途遠的病人來回辦手續,路費也是不小的開支。”孫豐源說,不只結算問題,看病前在參保地社保部門排隊轉診流程也耗費患者很長時間。也就是說,還沒看病,患者精力已經開始消耗。
除了轉診病人,異地安置人員的就醫也成了問題。“隨著人口跨省流動越發頻繁,到外地就業居住,或是退休后追隨子女到外省生活,尤其是退休后的異地安置人口本身是疾病多發人群。”在孫豐源看來,解決流動人口的后顧之憂,跨省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勢在必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院長于金明說,該院一半的患者都來自于濟南以外,醫保異地結算不僅對患者來說方便不少,對覆蓋面廣的大醫院和專科醫院更為重要。
去年我省異地就醫,累計結算166.5億
“以前患者難免耗費很多精力和時間,而目前山東信息化建設已比較到位,也具備了解決異地報銷的能力。”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仇冰玉說。
去年12月,山東已被人社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啟動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省份。今年1月,我省正式接入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首批開通省本級統籌區及齊魯醫院、省中醫院、千佛山醫院、山大二院、濟南軍區總醫院五家定點醫療機構。
異地就醫的需求是否像代表委員們說的那么迫切?從省人社廳提供的數據看,去年全省實現異地就醫結算、并網醫院達到170家,累計結算醫療費用166.5億元。
就在上個月,我省首例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已經成功。在中鐵十四局參保的李先生長期在哈爾濱居住,2016年12月因病住院,今年2月20日出院,醫療總費用19313.93元,其中醫保統籌基金支付12708.29元,個人支付6605.64元。
如此一來,李先生只需要支付個人負擔的6605.64元即可出院,也不用單獨再回山東走報銷程序了。
除省本級統籌外,目前,我省17市也已經完成系統改造工作,正在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進行聯調測試。“濟南、青島等12市已完成部里要求測試的各項內容,具備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的條件,近期正向部社保中心提交入網申請。”省人社廳相關人員介紹。
醫保目錄也要,盡快實現全國統一
根據報告內容,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已有了時間表,全國醫保信息聯網也在路上。
“各地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醫保報銷比例和政策也不盡相同。這樣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同樣一個病,我給病人開了這種藥,在我們這可以走醫保報銷,到了他的參保地就不能報。”孫豐源認為,全國醫保信息聯網很有必要,至少讓醫生在接診時可以了解患者參保地的醫保報銷目錄和藥品目錄,這樣才能真正給患者最合適的方案。信息聯網后,下一步,醫保目錄也要盡快實現全國統一。
不過,跨省就醫即時結算在方便患者的同時,是否會造成患者涌向大醫院,對分級診療造成壓力?對此,于金明認為,強化分級診療等輔助政策也勢在必行,以免出現基層醫院不愿上轉或康復治療轉不下去的問題。大病應該實行“倒三角”管理,即診斷在大醫院,確診后可拿著大醫院方案在基層醫院治療。
仇冰玉說,此前出臺的醫保差額報銷比例、轉診制度等政策,對引導就診發揮了調節作用,而要真正讓患者留在基層,還需要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設,增強患者信任度。“同時還要暢通上下轉診渠道,推動醫療聯合體和分級診療建設,實現醫療資源下沉,讓基層留得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