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28日訊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28日上午在山東會堂開幕。王文濤代表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屆委員會作了題為《敢于擔當真抓實干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不懈奮斗》的報告。

  在主席臺前排就座的大會執行主席有:王文濤、王忠林、徐長玉、殷魯謙、雷杰、王以才、孫曉剛、蘇樹偉、譚延偉、楊峰、雷天太、李剛、程德智、秦傳濱。

  王文濤在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濟南發展的總體目標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確立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泉城。

  未來的五年,將是濟南城市各方面迅速提升的五年。首先是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王文濤在報告中提到,濟南的經濟總量在未來的五年要實現大幅增長。不僅是量大,增速也要跑贏全省,未來五年濟南的經濟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在副省級城市中位次前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取得明顯成效,金融支撐功能、物流樞紐作用、創新轉化能力大幅增強,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一主一副,五大次中心,十二個區域中心,加兩個衛星城”,這將是濟南未來的發展框架,它也將在5年之后基本形成。屆時,中央商務區會成為濟南新的標桿,城市更新換發新的活力,“攜河”發展取得實質性突 破,城市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城市面貌形象顯著改善。有了軌道交通、高快一體化路網,優先優秀優質公交的助力,濟南也將進一步“提速”,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步加快。

  生態環境關系到每一個人,在經過努力之后,濟南的生態環境也將明顯提升。為此,濟南將持續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把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強烈期盼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使濟南實現天藍氣爽,山清水秀,讓人民群眾聽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見一城山色,享受到更多藍天白云帶來的幸福感。

  城市發展又好又快,居住在這座城市的市民也會跟著“享福”。王文濤在報告中也為市民描繪了民生方面的變化。未來,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速,充分就業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無差別覆蓋全部常住人口,脫貧任務全面完成,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公平、更體面、更健康,過上更加有滋有味兒的好日子。

  “四個中心”建設形成發展路徑

  濟南要成為山東核心增長極

  未來五年濟南發展的總體目標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泉城。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這是濟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也必然是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的關鍵詞。其中,四個中心建設是濟南經濟發展的統領,對于擴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實現跨越發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在這一方面,濟南確定的目標是要形成代表山東水平、輻射周邊城市、帶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這一目標如何實現?王文濤在報告中也提到了路徑。

  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濟南要下大力氣做大總量、做優結構、做強縣區。做大總量需要高度重視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支撐省會經濟做大做強、爭先進位,努力實現與山東經濟強省地位相適應。做優結構需要結合濟南實際,把增強實體經濟實力作為重中之重。在縣域層面,需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統籌抓好市區產業向遠郊縣轉移、縣域差別化扶持政策完善落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接。

  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需要注重產業為本、金融為用,依托黃河中下游特別是山東工商業實力雄厚的有利條件,廣泛吸納產業金融資源,實現與國家其他區域金融中心的錯位發展,在區域經濟增長、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在中央商務區建設方面,著力引進一批區域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

  濟南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過程中將把這個優勢充分發揮,推進物流網絡化、信息化、規模化發展,加快構建與樞紐城市地位相匹配、開放高效生態智慧的現代物流體系。并將優化園區布局,加強物流園區建設,依托重要交通物流樞紐,結合縣域經濟和重大產業集聚區規劃,優化完善物流園區布局體系,推動物流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

  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濟南將注重轉換創新路徑,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趨勢,積極謀求顛覆性創新,特別是從濟南最有條件、最具優勢、最有前景的大數據和量子技術兩大領域入手,加快“數創公社”建設,推進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努力搶占發展先機,形成規模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和“變道換向”并存。注重營造創新環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科技研發、科技評價和創新保障體系,推動政府職能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設眾創空間和創客基地,培育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社會風尚。

  十大千億產業推動轉型升級

  “產業是強市之基,產業興濟南興,產業強濟南強。”王文濤在報告中提到的這句話充分凸顯了產業對于濟南發展的重要性。而要建成“四個中心”,濟南計劃大力實施十大千億產業創新計劃,全面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濟南要將自己打造成先進制造業基地。通過做強電子信息、交通裝備、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形成一批支撐有力的千億產業集群。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全力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業和產業技術基礎。還要實施企業培育工程,全力打造十億、百億、千億企業梯隊,同時圍繞特色產業、細分行業,打造一批“隱形冠軍”。

  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一方面,推動市場決定性作用與政府引導作用相結合,從市場需求和濟南市現階段科技、產業基礎出發,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濟南行動計劃,積極對接德國工業4 。 0,大力引進德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各類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還要推動科技研發和實現產業化相結合,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未來的支柱產業。

  服務業發展水平也需著力提升。突出省會優勢,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打造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服務經濟強市。以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豐富商貿流通品牌檔次,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突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

  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濟南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生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大力發展蔬菜、畜牧、林果等優勢產業,培育茶葉、中藥材、種苗等新興產業,促進農業結構向多維度和立體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