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青島5月2日訊(記者 李俊峰 青島臺 崔穎 辛一平)

  就算年華老去,激情燃燒的青春記憶,就像一本紀念冊,擦去塵埃,依然光亮。

  在青島,76歲的魏世杰,曾為祖國的核事業隱姓埋名26年。退休后,又一個人支撐起艱難的家庭。他說,胸懷家國,奮斗奉獻,才不辜負青春,不辜負親人。

  魏世杰說:“我把自己總結了三條,一個搗鼓過二十幾年核武器,寫過一些科普作品,還發表過一本小說《禁地青春》的倒霉老頭兒。”

  1964年,23歲的魏世杰從山東大學物理系畢業。

  “系辦主任把我兩個人叫到辦公室去,很神秘地告訴我們,要從事一項很重要的秘密工作。給了我們一個通知,就坐著火車一直向大西北去了,當時越走得遠、越艱苦、越神秘的地方大家覺得越好。”

  “后來是怎么就徹底明白了,放了一個原子彈的一個紀錄片,確實是感到非常振奮,非常自豪,國家能夠把你安排到這個崗位上,也感到很榮幸。”

  “那時候檢測設備也不多,帶著個照相底片,用黑紙包著,每天下班的時候去沖洗一下,如果這個上面發黑了,說明你今天吃到(核輻射)劑量了,明天你就不能在這干了。”

  “我是負責很小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測試炸藥的一些參數。炸藥(爆炸)我親身經歷過兩次,一爆炸以后,整個這個人還有這個工號,全部都粉碎了。都做好犧牲的準備了。”

  1974年,魏世杰的單位遷到四川,他在山溝里一待就是16年。他說,“為了我們國家有一個堅固的國防力量,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和平建設。就是默默無聞,隱姓埋名。”

  1990年,魏世杰調回青島,6年后退休。

  他開始創作,“我開始寫了一本叫《東方蘑菇云》,第一部;第二部叫《隱姓埋名的人》。這兩部書出版以后反映還不錯,然后有人建議我到網上去寫點連載的東西,就從剛才我說的從畢業開始寫,一個懷念一個回憶吧。”

  魏世杰的兒子智力殘疾,人到晚年女兒和妻子又先后病倒。

  魏世杰說,“前半生我搞科研,后半生照顧我的家人,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我覺得一個人一生中能夠給社會留下一點東西,我覺得我這一生活得還是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