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5月3日訊 每年4月初,濟南各大熱企就開始接受新用戶加入集中供暖申請,其中不少是老城區的供暖孤島小區,然而這些小區卻多因未進行節能改造,不能加入集中供暖,而讓居民自掏腰包進行改造,高昂的費用又難以負擔。昨天,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實施意見》,濟南市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000萬平方米,節能改造資金由市、區財政及供熱企業各承擔三分之一。記者李雨史尚靜
未進行節能改造,無法集中供暖成“孤島”
每年4月初,濟南各大熱企就開始接受新用戶加入集中供暖申請,其中不少是老城區的供暖孤島小區,然而這些小區卻多因未進行節能改造,不能加入集中供暖。據介紹,僅負責濟南東城供熱的濟南熱力集團,目前就有113.38萬平方米的非節能居民建筑已提出供熱申請,卻因未進行節能改造,不能加入集中供熱。
這些“供暖孤島”想要實現集中供暖,除了要解決好熱源、管網、換熱站等問題,還需要面臨的一道大檻就是是否為節能建筑,沒有進行節能改造,就無法加入集中供熱,許多“孤島”也就因此一直無法實現供暖。“除了供熱條例不允許,非節能建筑熱單耗高,相同供熱面積情況下采暖能耗為節能建筑的兩倍,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會因為保溫效果差,容易導致室溫不達標,因此這些未進行改造小區的實際供熱效果也不好,也容易引起市民投訴”,省城一熱企工作人員介紹。
去年改造補貼取消,居民自己出錢負擔重
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開始,國家為鼓勵節能,對居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行補貼。為配套國家的補貼政策,山東省和濟南市也開始出臺相關的配套補貼政策。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為45元/平方米,省財政補貼為10元/平方米左右,濟南市、各區(縣)級財政共給予補助45元/平方米。各級財政資金每平方米補貼的100元能完成建筑節能改造,而不需要居民另外再掏錢。然而,到了2016年,國家已經完成了建筑節能改造的目標,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每平米45元的補貼,省財政每平米10元的補貼也取消了。
如此一來,沒有了各級補貼,一些老舊小區居民為了加入集中供暖,居民需要自主進行改造。按照居民套內面積100平方米計算,改造完成要掏37000多元,對于大多數居民來說是難以接受和負擔的。
2000萬平方米改造,約20萬戶居民受益
《意見》劃定了本次改造的范圍,重點對全市范圍內2007年10月1日前建成,實施集中供熱(區域供熱)且具有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筑進行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外墻和屋面)。經抗震、結構和防火安全評估,對不能保證繼續安全使用20年以上的居住建筑,不宜開展建筑節能改造;屬拆遷范圍內的居住建筑不得列為改造對象。
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000萬平方米。如果以每戶100平方米來計算,約涉及到20萬戶居民,這些居民目前仍居住在非節能建筑中。
三方出資出錢改造,門窗由住戶自行改造
《意見》指出,將進一步簡化節能改造技術路線,重點對既有居住建筑的圍護結構(外墻和屋面)進行節能改造,改造資金由市財政、縣區財政和供熱企業三方共同承擔。圍護結構(外墻和屋面)節能改造資金按每平方米90元補貼,市財政、縣區財政和供熱企業各承擔三分之一。個別區域供熱企業改造資金確有困難的,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改造,由所在縣區統籌協調解決。門窗由住戶自行投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