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5月4日訊(記者 趙帥)近期,全國多個省市驚現“臭腳鹽”,打開包裝后的食鹽散發出一股臭味,引起公眾和媒體的多方關注,多地鹽務局紛紛查處下架了多個品牌的問題產品。與此同時,山東省鹽務局關于異味問題食鹽情況說明會今天下午在濟南召開,省鹽務局局長、黨委書記孫樹聲 ,省鹽務局副局長于本杰、牛德興,省鹽務局辦公室、鹽政法規處(鹽政稽查總隊)和生產經營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山東衛視、大眾日報、大眾網等省內主流媒體記者共同出席會議。會上,省鹽務局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通報了我省問題食鹽的查處情況以及未來工作重點。

  全員上崗 查封涉事食鹽346.05噸

  據了解,早在今年2月份,濟南、菏澤、臨沂、濰坊等地的消費者就曾反映,他們在市場上購買的食鹽開袋后散發出濃烈的腳臭異味。得知此信息后,山東省鹽務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出2200多名鹽政執法人員24小時全員上崗,宣傳政策,加強監管,密切關注市場動向。經當地鹽務局核實,發現這部分食鹽主要是外省市生產經營企業在我省跨區銷售的井礦鹽,在對該批產品進行檢測后,判定其為不合格產品,有關鹽務局立即對其采取了暫扣等措施,并發布了消費警示信息。

  5月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曝光了部分食鹽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結合近期我省多地也同時發現了類似產品的情況,山東省鹽務局高度重視,于5月3日下發《關于全面排查、下架問題食鹽產品的緊急通知》,對涉事食鹽產品采取下架、封存等處理措施,并就有關問題進行深入調查。據悉,截至5月3日,全省17市地中除青島、棗莊、東營、威海、濱州五市之外,其余地市均發現涉事食鹽,查封、扣押問題產品346.05噸,涉及違法案件62起,其中有30起已經處理完畢,23起正在調查取證中,9起案件涉嫌犯罪,已經移交公安部門處理。迄今未發現大規模制假售假案件發生,我省食鹽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價格穩定,各級批發企業銷量未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市場整體良好。

  多措并舉 捍衛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省鹽務局將著重做好‘繼續深入開展落實鹽改跨區經營政策專項行動、督促各食鹽生產經營企業加強產品質量管控專項檢查、繼續完善產品質量報備和抽檢工作、和加快食鹽電子追溯體系建設’四方面工作,進一步保障鹽改過渡期內食鹽市場安全,并逐步實現食鹽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風險可防范、責任可追究的總體目標。”省鹽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岱卉告訴記者。

  “食鹽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保障社會穩定、民族發展的重要商品,具有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特性。當前我國正處于鹽業體制改革的過渡階段,伴隨改革衍生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對此山東鹽業2200多名鹽政執法人員責任在肩,義不容辭,用汗水和擔當去捍衛民眾舌尖上的安全!”省鹽務局副局長于本杰代表我省鹽業監管部門向公眾鄭重承諾。

  小貼士:食鹽產品質量檢測和檢測標準

  目前我們對食鹽檢測依據的國家標準主要有2個,一個是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用鹽GB/2721-2015,另一個是食用鹽產品質量國家標準GB/T5461-2016。此外,各生產企業在生產新品種鹽產品時,會依據上述兩個標準制定企業標準,這些企業標準都會嚴于國家標準。至于用手搓只是簡單判斷的方式之一,具體要由具備檢測資質的專業機構按照相關標準與程序作出的檢測結論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