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一農家小院里,一名年近50的男子在警方的押解下指認犯罪現場,不過嫌疑人劉某已經殺人潛逃了22年。

  戴著手銬和腳鐐的男子跪在地上邊哭邊。男子今年46歲,山東濰坊寒亭區人。他跪的不是別人,正是養育自己的親生母親,雖說是母子,卻足足有22年沒有相見。然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潛逃22年的殺人犯,在民警抓獲他的時候,他已經結婚生子,孩子7歲,妻子是一名大學老師。而劉某也身價高達上千萬,被捕時還是一家公司老總。

  那么這樣的一位成功人士為什么會成為殺人犯呢?

  潛逃22年,警方又是如何將其抓獲歸案的呢?

  債務糾紛引發命案  債務糾紛引發命案

  民警介紹,1995年的10月31日,王某某的父親報案稱,兒子跟一個叫劉某某的外出,至今未歸。 “王某在準備出去要賬的過程中失蹤的。失蹤了并且是騎著摩托車去的,一直都見不到人,要欠賬,我們就懷疑已經是遇害。”

  警方調查發現,自從王某的家人報案兒子失蹤之后,當年王某討賬的對象劉某也在同一時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一年以后,被害人王某的尸體終于被找到,證據也證明劉某就是殺人兇手。“過去一年了,有些地方也能看出一些新鮮土來。一看有松動,我們開挖的,挖下不深后,里面有塑料布,繩子綁著。失蹤的十個月以后,確定了是劉某殺人。”

  隨后警方立刻對劉某展開了抓捕,但卻一直沒有進展。 “之后一直潛逃。他父母和他妹妹的男朋友都分別受到法律的懲罰,分別判了5年到11年有期徒刑,之后這個劉某某是杳無音信。”

  生日留下蛛絲馬跡  生日留下蛛絲馬跡

  從1995年10月案發到1996年8月時隔近十個多月,再加上當年通訊和交通并不便利,因此給抓捕行動帶了很大的困難。但這些年來,警方一直沒有放棄對劉某的抓捕。“22年了,一直沒有音信。期間也經歷了多次抓捕。2000年獲得情報,劉某某在廣東有軌跡,我們時任偵查員趕往廣東,結果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讓他知道了,去查他,跑了。”民警介紹,“劉某反偵察能力應該很強。”

  今年以來,濰坊市公安局開展破案會戰專項行動,再次梳理在逃案件,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初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像網絡比對平臺,大數據碰撞比對,用戶籍系統對劉某某照片進行比對過后,發現廣東省廣東籍一個叫余力的跟劉某某極其相似,年齡也相仿。”民警介紹,“他改姓以后的生日和他的生日陰歷和陽歷正好是重一天,這一塊留下了蛛絲馬跡。”

  在進行了大量工作之后,4月中旬,警方立即奔赴廣東展開了調查。專案組到達廣州發現劉某有兩處落腳點,有一處在越秀區,另一個在南沙區兩個落腳點,越秀區是長期落腳點。4月20日晚11點多警方有了新的發現,實施了抓捕。“第一次叫他的名字反抗、狡辯,第二次叫他的名字,他反抗力量更大了,到了第三次嫌疑更大。”

  兩腿一軟,跪在71歲老母親面前

  潛逃22年,劉某終于回家了。這22年間他為了逃亡甚至從來沒有跟家里聯系過,被抓的時候他也已經在外娶妻生子。歸案后的劉某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現在感覺終于回家了。這22年沒有回過家,非常想家。”犯罪嫌疑人劉某時隔22年后終于再次見到了母親,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說起,兩腿一軟便跪在了71歲老母親的面前痛哭了起來。

  “22年從來沒回家,我們以為他死了。”從擔心兒子不在人世再到見到兒子,期間這兩位老人的心情很復雜,他們心里明白這次短暫的相聚,或許就是永久的離別。

  “我個人沒有權力去決定它人的生死,但是我呢,做了一件這么糊涂的事情。當時也不懂法,也年輕,也沖動,意識也不夠。”據劉某回憶,當年他跟被害人王某有著生意上的往來,劉某在工地承包工程,王某負責提供鋼筋等建筑材料。

  “發現鋼筋表面有問題,這種現象一般是廢舊鋼筋回收,典型的假冒偽劣產品,他們就把我們的工地停工,勒令停工,讓工人全部不去,設備扣押。 ”這讓承包工程的劉某不但工程沒包成錢沒有賺到,反而時欠下了不少的債。1995年10月31日當天,被害人王某再次來到劉某家里討要剩余貨款時,雙方言語中起了沖突,隨后升級成了打斗,最后劉某用斧頭砍死了王某。隨后便開始了長達22年的逃亡之路。

  被抓時劉某開著一家設計公司,在鬧市區擁有兩套房產,可謂說是身價高達千萬,但萬萬沒想到案發22年后警方還是找到了他。

  嫌疑人劉某當年是第一批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人,如果不是這起命案或許他已經是身價不菲的老總。在逃亡期間他通過學習拿到了大學學歷,娶妻生子,收入可觀,如果不是這起命案或許他會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回頭再看下這起案件,劉某的父母認為這都是沖動惹的禍。“血氣方剛,沖動了。”

  [編后]

  劉某說他內心感到非常后悔,一次不理智的行為,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王某年輕的生命、自己22年來行尸走肉的生活、即將面對法律的懲處,這樣的代價,實在是讓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