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訊(記者 杜洪雷)濟南近三年新開的樓盤業(yè)主信息幾乎都在一個年僅17歲的男子手中,而這些成為他在網絡上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資源。從最初從事房產中介接觸公民個人信息,徐某開始頻繁和同行互通有無,加上從網上購買,收集了20多萬條公民個人信息,然后打包出售。

  連換帶買

  掌握大量個人信息

  徐某出生在歷城唐王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連初中都沒有上完就輟學了。2015年,徐某在一家房產中介工作,為一個樓盤做推銷。在這個過程中,他從經理手中獲取了第一份公民個人信息。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人名和聯系方式,徐某曾經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歷城警方在一出租房內抓獲嫌犯徐某。 視頻截圖

  可是一打過去,徐某就發(fā)現這個單子上人名和手機號都是準確的。于是,他就按照這個名單上的電話挨個進行推銷。后來,徐某和同行聊天,獲知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都是從網絡上購買的。心思靈活的徐某馬上就想到,如果他掌握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也可以在網絡上銷售。

  由于找不到從網上購買的途徑,徐某就使用一個笨辦法,就是找到那些手中有公民個人信息的同行進行交換。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徐某手里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樓盤業(yè)主信息。后來,他在網絡上專門搜索買賣個人信息,從而進入一些交易公民信息的QQ群,又購買了一部分公民個人信息。

  后來,徐某在一個家具廠做銷售,就是通過掌握的樓盤業(yè)主信息進行推銷。

  “你好,你是某某小區(qū)業(yè)主嗎?我是二環(huán)東路某某裝修公司的,我們公司推出了一個優(yōu)惠裝修項目,你能考慮一下嗎?”幾乎每一個購買新房子的市民都會被這類電話輪番轟炸,可謂不勝其煩。

  市民劉先生曾經在一個樓盤登記了一個電話,只是聯系人寫的是妻子王女士。 “每次一接電話對方就說王女士你好,我一說話對方反而愣了。”很多市民都會像劉先生樣,質疑自己的購房信息和看房信息為何能夠被這么多裝修公司獲取。其實,在海量的公民個人信息交易中,徐某只是其中一個角色。

  換了50萬銀行卡主信息

  發(fā)現被坑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易和購買,徐某手中積攢了20多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而且多數是濟南近三年樓盤業(yè)主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商業(yè)價值。于是,徐某就在一些QQ群或者網絡上銷售這些公民個人信息。

  “我們在工作中發(fā)現這個嫌疑人在網上打包銷售濟南各大樓盤業(yè)主的信息,幾乎覆蓋多數新樓盤的信息。”歷城公安分局網警大隊民警稱,這些業(yè)主的信息都以小區(qū)區(qū)分,每個樓盤都有一個電子文檔,詳細登記著業(yè)主姓名、單元樓和房間號、房屋面積以及業(yè)主手機號碼。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民警發(fā)現該嫌疑人的行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于是,歷城網警大隊和董家派出所組成專案組對此案展開調查。 “為了核實嫌疑人售賣信息的準確性,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結果從這些數據中發(fā)現了一些朋友購房的準確信息。”民警說。

  自2017年3月份以來,徐某在網絡售賣這一批公民個人信息,最低賣300元,最高賣500元錢。5月10日,專案組在郭店一個出租房內將嫌疑人徐某抓獲。在其電腦中,民警發(fā)現了這20萬濟南業(yè)主信息的文檔,同時發(fā)現了一個50多萬條濟南銀行卡卡主的信息。

  通過核實,民警發(fā)現這一批銀行卡信息并不準確,卡主和身份證號以及余額都對不上。據徐某交代,他是在網上用20萬條濟南業(yè)主的信息換來的銀行卡主信息,打了幾個電話之后發(fā)現對不上,才知道自己被人給坑了。

  被抓的時候,徐某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違法,認為很多樓盤推銷和干裝修的都在用這些業(yè)主信息。經審訊,徐某自3月份以來,通過售賣樓盤業(yè)主信息獲利2000元錢。目前,嫌犯徐某已被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