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年人過得咋樣?24日,山東省政府舉行的一場發布會給了我們答案。全省老齡事業發展狀況暨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山東省)成果發布,截至2016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057萬,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這個“第一”給山東帶來了壓力,據了解,當老年人口比例達到20%至30%,就意味著該地區進入了中度老齡社會。2057萬山東人的養老,山東準備好了嗎? 

  一位老人平均育有2.9個子女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歲月如流水輾轉,從青青子衿到白發蒼蒼,每個人時光飛逝中,沉靜地變老。

  而山東也在經歷著逐漸“變老”的過程。1994年開始,山東邁入了老齡社會。22年過去了,山東的老年人口從899萬上升到了2057萬,數量占全省的總人口的20.68%。

  但老年人口年齡結構仍然以年輕的老人們為主,全省低齡(60-69歲)老年人口占56.9%,中齡(70-79歲)老年人口占28.7%,高齡(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4.4%。與2010年六普數據相比,低齡老年人口占比上升1.4個百分點。

  而更讓人放心的是,老人的兒女們為他們養老生活撐起保護傘。全省老年人中有子女的占98.5%。老年人人均育有2.9個子女,城區老年人人均2.7個,鎮區老年人人均3.1個,鄉村老年人人均2.9個。

  由此可見,雖然山東老年人基數大,但當前的養老資源仍然比較豐富,尤其是83%的老年人愿意幫助社區有困難的老年人,這讓山東的養老并未感受到太大的負擔。

十年后,80后的父母都老了十年后,80后的父母都老了

  那么,十年后呢?

  再過十年,目前在老年人口中占主體的低齡老年人將進入中齡,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0%左右。而尤其是80后的父母們,他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間出生的那一代人,我們必須接受的是,他們在十年后,將陸續步入老年。

  與此同時,我省5個勞動力人口負擔一個老年人,每年推出勞動力的人口已經超過新加入勞動力的人口數字,意味著勞動力呈現負增長。這就像是一架馬車,坐馬車的人越來越多,但拉車的人在漸漸減少。

  山東也在努力用制度為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建設保護的圍墻。2015年以來,我省先后出臺涉老政策50余項,老年人們的養老床位、護理保險、醫療保障等有了明確的保障和規劃。2016年底,全省養老服務機構達到3300余家,各類養老床位67萬張,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近34張。

物質不豐滿,精神也骨感物質不豐滿,精神也骨感

  但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群體面前,山東并沒有完全準備好。

  我省老年人用品和服務需求巨大,但老齡產業發展明顯滯后。這不僅是山東的短板,更是我國老齡事業發展中的短板。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年用品只有2000種,而發達國家已經達到了上萬余種,而全省需要照護的老年人比重為12.76%,人數約240萬,僅有19.6%的老年人不需要任何輔助用具。

  這固然有涉老企業、商家的認識的偏差,銀齡經濟長期被忽視,對于老年人來說,消費的觀念和能力,仍然也是制約老年產業發展的障礙。2014年的數據顯示,山東省老年人全年人均收入為15217.00元,每月平均1268.08元。據統計,2014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4元,老年人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數。老年人口有酬勞動收入偏低,半數老年人口依然從事農林牧漁等經濟活動。有養老機構負責人曾說,養老機構投入回報的周期,達到十年,甚至更久。

  或許與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的觀念有關,老年人的消費尚未得到有效的刺激,那么子女,是否也缺席了老年人的生活,讓老年人的需求與消費,出現了鴻溝。

  在發布會上,省老齡辦巡視員鐘永誠講了這樣一件事, 現在市場上開發孩子智力的用品很多,促使孩子的智力趕快提升。對一些失智的老年人來說,是否考慮過用一些辦法,讓老人可以延緩智力衰退的速度。

  作為子女來說,當我們涌入商場,為了孩子選購一款玩具而冥思苦想,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努力去挖掘更先進的學習設備和教育理念,他們的爭先恐后,讓兒童、少兒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有沒有想過,家里的老人,需要的也不僅僅是一件衣服,一雙鞋等最基本的物品,同樣需要著子女更多的關懷和心思,帶給老人更多的需求呢?

  在發布上,最后一項調查研究內容很短,但是引起的反思卻很長:全省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嚴重不足,農村老年人精神孤獨問題較為突出。與物質贍養相比,精神贍養明顯的滯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廖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