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產建筑垃圾3000萬立方米,13處填埋場明年或被填滿)

  建筑垃圾及渣土可再利用,形成資源“變廢為寶”

  隨著全市拆違拆臨行動的開展,拆除違章建筑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渣土數量激增。渣土處理填埋場有限,13處渣土場明年或將被填滿,且部分建筑垃圾,存在過多化學元素,只能掩埋,建筑渣土及垃圾如何處置的難題急需破解。26日上午,濟南市城管局副局長韓軍帶隊,到大漢峪片區綠城置業一處工地,對資源化再利用企業及設備進行了探訪。據了解,該企業引進的設備,已進行試點,預計一天能處理4000多方渣土及建筑垃圾,可無限循環工作,將垃圾“變廢為寶”。

  移動式破碎機每日可處理4000立方米的建筑垃圾

  上午9點,在大漢峪片區綠城置業B8地塊,考察小組在現場觀看了山東明冉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負責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項目,詳細了解了建筑垃圾經過移動式破碎機,破碎分離成為再生骨料的過程,同時對骨料被重新加工成的透水磚、空心磚進行滲水檢驗。

  據了解,山東明冉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是專業處理建筑垃圾,及資源化再利用的企業。“之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上,河南省是重點,我們企業之前去河南省學習了兩年時間,現在將學習到的技術運用到濟南。”據該公司負責人于艦介紹,建筑垃圾首先會在工地現場通過移動式破碎機進行預處理,分離出土與骨料,如果按每天16小時的工作時間計算,一天可以處理4000立方米的建筑垃圾。“產生的部分骨料可直接填充樓槽與市政道路,而另一部分骨料可通過深加工,生產成磚塊、混凝土或者干混砂漿,被重新運用到建設當中去,實現建筑垃圾100%的資源化再利用。”

  于艦說,建筑垃圾不是垃圾,對他們來說全部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使用進口設備再加工后,投入到城市建設中去,實現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記者了解到,山東明冉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于2013年花費900余萬元,從比利時購進建筑垃圾處理等配套設備,最早在鄭州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前不久來到濟南。

  建筑垃圾每年產生量約3000萬立方米,急需處置再利用

  “建筑垃圾移動式破碎站只能分離再利用建筑垃圾,對于生活垃圾和裝修垃圾,沒法處理,也分離不出來。”于艦坦言,裝修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僅含土,石,還有石灰及各種化工原材料,對土壤破壞很大,暫時不能再利用。“其實建筑垃圾中也存在很多化學成分,但可以通過機器分離,對于含有石灰和化工原料的建筑垃圾,做成磚塊等,在加工過程中,可以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建筑垃圾還可以生成純土,直接用于種植和綠化。”

  對此,市城管局渣土處副處長張建華表示,山東名冉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是我市僅有的幾家進行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公司之一。“目前,全國都很重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問題。濟南市建筑垃圾每年產生量約3000萬噸,渣土及建筑垃圾如何再利用的難題,急需破解。”

  張建華說,雖然在資源化利用過程中曾遇到不少難題,但是如果提高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將大大減少土地的浪費與環境破壞。“若通過設備處理把這些垃圾再利用,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把垃圾變廢為寶,這樣環保節省資源的項目,需要各行各業的參與。”

  (濟南時報)

  編輯: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