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青島團代表,即墨市委書記、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張軍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介紹青島藍谷發展情況  13日下午,青島團代表,即墨市委書記、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張軍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介紹青島藍谷發展情況

  大眾網濟南6月14日訊 “優化海洋開發布局,科學綠色立體開發海洋,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有關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內容,讓許多來自沿海城市代表團的代表倍感振奮。圍繞做大做強青島藍谷、提高海洋經濟貢獻率、如何做好海洋產業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等問題,代表們紛紛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打算。

  被“點名”的青島藍谷是誰?未來海洋科技新城就看它

  “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專門提到以青島藍谷建設為中心,這讓我們感覺特別激動、振奮。”青島團代表,即墨市委書記、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張軍說,從成立之初,青島藍谷的定位就是要在海洋強國方面為國家做事,要充分發揮青島本土優勢,按照國際標準、世界眼光,建設一座“青島驕傲、中國推崇、世界矚目”的海洋科技新城。

  張軍介紹,目前,青島藍谷已經聚集了國家海洋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一大批“國字號”海洋科技平臺。與此同時,各種高端資源、海洋國際高端人才也正在加速向青島藍谷聚集。下一步,青島藍谷要繼續做強做大,不僅要引進更多、更高端的“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引進更多的國際海洋人才,還要建設好海洋科研成果轉化的配套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營商和社會環境,為人才落戶乃至整個海洋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4日,青島團代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王凡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就發展海洋經濟提出建議

  發揮山東海洋科研優勢,提高海洋新興產業貢獻率

  加快建設海洋強省,新舊動能轉換尤為重要。14日,青島團代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王凡在參加青島代表團討論時說,我國目前海洋經濟的年產值大約在7萬億左右,其主要貢獻仍來自海上交通運輸、休閑旅游、海洋漁業等相對傳統的產業,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的貢獻率相對較低。王凡認為,山東建設海洋強省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海洋經濟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把海洋經濟的主要增量從海洋傳統產業轉移到海洋新興產業上來。

  “在提高海洋新興產業貢獻率方面,山東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王凡說,山東擁有全國最強、最集中的海洋科研力量和相關成果儲備。如何把成果變成效益,關鍵在于通過好的政策、優質高效的轉化平臺、充足的資金投入等一系列條件,讓這些成果首先能在山東本土落地開花,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把發展海洋新興產業作為重點成為代表們的共識。張軍也提到,在做大做強青島藍谷的過程中,除了繼續發展人們比較熟悉的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新材料產業之外,還計劃在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觀測探測等領域進行重點探索。

  建設海洋強省要有長遠意識,保護生態與經濟增長并重

  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海洋經濟尤其是海洋新興產業,長期穩定的投入和相應的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王凡認為,海洋科技對發展海洋經濟的貢獻巨大,但任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三五年甚至更長。因此,在發展海洋產業的同時一定要提高風險意識。

  “發展海洋經濟尤其要注重生態文明,提高長遠意識。”王凡說,從科學角度來講,生態環境的修復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投入比破壞它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多得多的資金,需要相當長時間的修復周期。因此,在建設海洋強省的過程中,應該把保護、恢復生態環境放到跟經濟增長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大眾融媒記者 樊思思 王磊 趙洪棟 亓翔 王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