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全省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工作會議召開。民營企業發展的秘訣在哪里?東岳集團、萬達控股集團、圣泉集團三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在會上談了企業的發展之路。

東岳集團。(資料片)東岳集團。(資料片)

  東岳集團:

  搞好科技創新

  掌握核心技術

  東岳集團創建于1987年,2007年在香港上市。東岳沿著科技、環保、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中國第一個氟硅材料產業園區。是大金、三菱、海爾、海信、格力、美的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的供應商。今年上半年,東岳集團實現了收入、利潤、稅收同比分別增長33%、121%和45%的佳績。

  會場上,東岳集團的負責人介紹,中國企業要直面海外巨頭,參與國際競爭,既要掌握核心技術,也要把廣闊的國內市場作為競爭優勢,打贏“本土保衛戰”。在這一點上,東岳打破了多個國際壟斷,實現了國外高端產品的替代。要充分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強大的研發體系,把科技創新的著力點放在高端國產化替代和傳統材料替代上,把進口高端氟硅材料一點點擠出中國市場。

  據介紹,東岳集團的30多種高端氟硅材料,在兩年時間里就為82家國內外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專供料”,成功實現了高端氟硅材料領域的“山東造”和“中國造”。集團新一代國產氯堿膜DF2806,歷時14年科研攻關,打破了國外30多年對我國的技術壟斷,被稱為中國氯堿行業的“中國心”。

  圣泉集團:

  把自主創新

  與模仿創新相結合

  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章丘刁鎮,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企業的主導產品呋喃樹脂和酚醛樹脂產銷規模多年來高居全球第一和亞洲第一,生物質石墨烯內暖新材料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今年上半年,集團整體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8%,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

  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說:“創新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圣泉將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與合作創新有機結合,實現集成創新,打造出有圣泉特色的立體創新模式。在唐一林看來,技術創新是圣泉的亮點。歷經七年艱苦探索,終于提取出全球熱點新材料——生物質石墨烯,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石墨烯與各類纖維的復合應用,這也給圣泉帶來了意大利國家科技創新大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企業。

  去年以來,圣泉在超級電容、超級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生產技術上又獲得了關鍵性突破,全球首創以玉米芯為原料制備石墨烯改性碳材料,在干法電極極片生產技術上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日韓壟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墨烯改性超級電容及動力電池項目預計在年底投產,將廣泛用于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軍工武器等領域。

  萬達控股:

  化工企業玩跨界

  搞起金融、互聯網

  今年上半年,萬達控股的銷售收入突破400億元,進出口總額16.6億美元。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700多億元,進出口總額30多億美元,納稅總額居東營地方企業第一位。而且萬達控股已經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55位,全省民營企業百強前10位。目前,萬達控股集團以石化為主業,兼具港口物流、商貿、電纜、橡膠輪胎等多種產業,總資產800多億元,員工13000多名。

  一方面,萬達控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另一方面推進跨界融合發展,搞起了金融資本運作。在“實體+金貿”上,萬達控股在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七個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金融貿易平臺。上海萬達金控集團,成功收購英國倫敦牛津資本。青島萬達國貿集團,則是青島保稅港區貿易類企業收付匯總額和內貿總額“雙第一”。

  不僅僅跨界搞金融貿易平臺,同時萬達控股也在搞資本運營。在“實體+資本運營”上,加快企業的上市步伐,推動資產證券化,在未來2-3年內,實現萬達寶港碼頭和洪旭化工兩家公司主板上市。此外,萬達控股還計劃牽頭成立“魯民投”,這樣一來,就可以整合全省民營企業的資本、資源和市場競爭優勢。

  在“實體+互聯網”的應用上,萬達控股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搭建了有膠網“互聯網+橡膠”、匯富網“供應鏈+金融”兩個電商平臺,服務企業上千家,2016年交易額突破30億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張玉巖 實習生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