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濰坊市高新區金馬家園的老于今年66歲,精神狀態特別好,不僅喜歡收藏和歷史,更熱愛旅游。退休后,老于和老伴通過自駕旅游,游覽祖國的山山水水。愛吃的老于每到一處總是大街小巷尋找當地地道小吃,做一個眼睛和胃都會感到幸福的旅游者。
泡上一壺好茶,老于跟記者回憶起他的往事。從上世紀80年代末,由于工作關系,他需要去全國各地出差。每次出差辦完公事,當地朋友都會帶他去當地有名景區轉轉,工作期間,他也因此去了西安、南京、上海等幾十座城市,這也是他與旅游結緣的開端。
退休后,老于和老伴為了外出旅游專門買了一輛越野車,開始圓自己多年來自駕游之旅的夢。想去哪就去哪,想在哪停就可以停下來呆上幾天。“當然在去之前也要提前做一些功課,大城市、著名景區在前幾年去了一些。”老于表示,旅游線路基本會規劃一些自己沒有去過的中小城市和景區。
每年,老于和老伴都要出去幾次,每次長達半個月到20天,一年在路上的時間至少三四個月,如今算下來,幾乎走遍了全國30個省份的大大小小城市以及國外十幾個國家。
為看資江大回轉,160公里山路走了五小時
老于和老伴出游設計自駕游路線比較隨意,自己想去的、之前沒有去過的,只要經過就會去走一遭,感受一番,最長的一次線路途經黃石、襄陽、西寧、格爾木、蘭州、太原、邯鄲等近20座城市。老于說,只要一開車疾駛在路途上,所有的煩惱都拋在腦后。
對老于來說,喜歡的景點會多次故地重游,只要是想去一探究竟的地方,無論多難他都會努力前往。西安的法門寺去過五六次,浙江溫州的雁蕩山游過4次,泰山、廬山等也是多次重游。有次,他們經過云南的一個邊遠小縣——廣南縣,老于起了去壯族聚居的寨子感受一番的心思,但小寨子交通不發達。于是,他們將車放在寨外,坐驢車進入,真正感受到了當地的原生態和少數民族的風情文化。“寨子里的河水特別清,村民們直接用河水洗菜做飯。”老于說。
在廣西,為了看壯觀的資江大回轉,老于開車上了崎嶇不平的盤山公路,公路很窄,幾乎容不下兩輛車相會,沿盤山公路上山的過程中,一會下雨、一會下雪,再往上走又起霧了。160公里的路程,老于開車走了5個小時,這也是自駕游以來最為驚險的一次。
每到一地必尋美食,最難忘羊肉酸湯水餃
老于告訴記者,自己每到一個城市或者地方,除了搜尋風景之外,就是去尋找當地的特色美食小吃了。“有些特別好吃,有些就吃不慣,但總歸都是當地特色。只有品嘗過,才知道其中味道。”老于說,宜昌的“長江肥魚”用小米飯湯涮那真是別具一格,汕頭各式各樣的粥讓人眼界大開,洛陽水席的十幾種湯菜讓他印象深刻,荊州“水煮財魚”好吃到4人吃了三大盆,同樣以“麻辣”美食著稱重慶和成都,他都能品嘗出其中“麻”與“辣”的不同。“當地特色食物最能夠體現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老于說道,各地特色小吃吃的多了,口味也變得有些挑剔了,但是在老于的記憶中,有一道念念不忘的特色小吃。
1990年左右,老于和朋友在西安車站等車去咸陽,路邊一家用帆布搭建的水餃攤,他們走進棚子,點了一份特色的羊肉酸湯水餃。“我們走進去著實被被眼前的一幕驚著了,這家小店案板上擺放了40多種輔料,攤主認真地一勺一勺將每一種輔料都加入,最后澆上湯。”老于介紹說,他們吃到水餃的第一口,又麻又辣又酸,身邊的朋友差一點要扔筷子走人。“但是奇怪的是,這水餃越吃越好吃,等我們去咸陽辦完了事情再次回到西安時,嘴里還是麻酥酥的。”他笑著說,后來他再次去西安時,那個地方已經拆遷了,水餃攤不在了,再到別處吃一份羊肉酸湯水餃,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老于笑著說,現在家里沒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情,他只希望能跟老伴一起玩到老、吃到老,只要自己還能開得動車,就會一直游玩下去。 記者 隋煒鳳(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