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8月9日電(見習記者 周禹龍 通訊員 姜偉鋒)數十年前,浙江江山市塘源口鄉前墩村一座名為橫坑底的大山前,20歲出頭的柴元有背著鋪蓋,心中有了悔意:“讀了這么多年的書卻來到了一座連兔子都不拉屎的廢山上,這500多畝的荒山怎么種得了樹?”數十年后,小伙子成了滄桑的老人,但是他看著身后那滿山的綠葉隨風搖曳,他覺得一切都值了:“我會繼續用青春編織永恒的綠色。”

  江山,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門戶和錢江源頭之一,自然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

  柴元有一家人(老照片) 黃水福 攝

  1984年,剛從學校畢業的柴元有承包了前墩村500多畝荒山,承包期40年。

  “當時我剛從上余農技校畢業,也正好碰上落實林業責任制,那時有塊荒了很多年的山,村里要拿出來承包,人家便開玩笑說,小柴,你承包去吧,這樣子就給承包了,其實也沒有什么準備?!辈裨谢貞浿f。

  可是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的樂觀,當地林業局的人到這個地方看了以后,認為這兒簡直就是廢山,而不是荒山。

  就連當地村民也說,這個鬼地方連兔子都不拉屎,還能種樹?但柴元有沒有放棄,他決意要試一試。

  徒手栽苗八萬株 荒山披“綠裝”

  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小伙子要承包荒山,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柴元有父母說:“包這個山不合算,種杉木沒什么收入?!辈裨写蟛f:“你讀了十幾年的書,卻把一支筆插在這石頭縫里。”村里人也都嘲笑柴元有是個傻子。

  “既然承包合同都定了,那就只有干了,而且一定要干出點名堂?!睆拇?,柴元有就一門心思“扎根”在大山上。

  為了方便種樹,柴元有在山上搭了個毛氈蓋的簡易棚??墒巧缴喜粫r下雨,甚至還下冰雹,毛氈沒多長時間就破爛了。

  柴元有“巡視”山林 黃水福 攝

  “簡易棚不好住還是小事,當時從家里到山場全靠走路,要過36道小溪。如果回來時半路突遇暴雨,那溪水便會深過腰,只有使勁拽著溪邊的草和樹才能爬過溪那邊?!辈裨姓f。

  承包荒山當年的冬天,山上的雪還沒完全融化,山對面村莊的人都還在家里烤火取暖,柴元有卻已經在上山整地了。他每天起早摸黑,沒錢雇人就全靠自己做,渴了,掬一把山泉當茶水;餓了,架起鍋灶自己燒飯……

  通過努力,第二年春天,他在山上種了3萬多株樹苗,每天平均種600多株苗。

  也許是與這片荒山特別有緣,柴元有種下的苗木成活率特別高??粗笃纳接辛诵戮G,柴元有心里充滿了無盡的喜悅。

  就這樣,年復一年,柴元有親手種下了近八萬株苗,橫坑底500畝荒山也披上了“綠裝”。

  因大山相愛 三人成就美滿家庭

  荒山披上了綠裝,依戀這里的柴元有也贏得了一位叫朱月仙姑娘的芳心。經人介紹,未來的岳父帶著朱月仙來到柴元有承包的山場看他。因為肯吃苦,柴元有感動了未來的岳父。

  1987年,柴元有和衢江姑娘朱月仙結婚了,他們把家安在山上,大山成了他們的家。兩人一起守山,一起育苗。

  朱月仙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看柴元有的情形:“當時山下面已經綠化,山頂上還沒種下去,山頂看上去很夸張,都是石頭?!?/p>

  1988年,柴元有的兒子在大山上降生了。由于兒子出生在山棚里,他們便把兒子起命為柴鵬賓,意為山棚里的賓客。

  崎嶇蜿蜒的山路、淙淙的溪流、綿綿的青山、郁郁蔥蔥的樹林……從小起,柴鵬賓的喜怒哀樂,就和這些小河、溪流、青山、樹林連在了一起。

  柴鵬賓告訴記者:“那時侯還沒有電,晚上也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最有趣的就是點著煤油燈大家圍著一個收音機聽節目。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侯,他們回來給我做晚飯時,我就一直抱著收音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柴元有的精心營造和扶育管理下,500畝荒山已不再荒,山腳下當年的羊腸小道也已經變成寬暢的水泥路。

  看著外面越發精彩的世界,柴元有也曾想過把這座山賣掉,到大山外做一點生意?!皫啄昵?,曾有一老板欲出價160萬元,買斷山場的承包權,可是被我拒絕了?!辈裨姓f他割舍不下對這片大山的深情。(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